-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張愛玲全集10-海上花落(201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211243
- 條形碼:9787530211243 ; 978-7-5302-1124-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張愛玲全集10-海上花落(2012版) 本書特色
魯迅先生稱贊《海上花》“平淡而近自然”。這是文學上很不易做到的境界。——胡適 (中國的小說)發展到《紅樓夢》是個高峰,而高峰成了斷崖。但是一百年后倒居然又出了個《海上花》。——張愛玲 張愛玲語譯《海上花列傳》,與她撰寫《紅樓夢魘》一樣,可以理解為文學成就之后的追根尋源,她的文學的根是牢牢扎在中國文學史上的。——止庵
張愛玲全集10-海上花落(2012版) 內容簡介
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是一部描寫清末上海妓院日常生活的長篇小說,旁及官場和商界等多個社會層面,曾被胡適稱為“吳語文學的**部杰作”,魯迅則曾稱贊它有“平靜而近自然”的風韻。 張愛玲將《海上花列傳》視作《紅樓夢》之后傳統小說的又一座高峰,推崇備至。為了去除書中的吳語對白對讀者造成的障礙,她將之盡數譯為國語,希望能使更多人讀到并重視這部小說。 分為《海上花開》《海上花落》兩本。
張愛玲全集10-海上花落(2012版) 目錄
第三四回 瀝真誠淫兇甘伏罪 驚實信仇怨激成親
第三五回 落煙花療貧無上策 煞風景善病有同情
第三六回 絕世奇情打成嘉耦 回天神力仰仗良醫
第三七回 慘受刑高足枉投師 強借債闊毛私狎妓
第三八回 史公館癡心成好事 山家園雅集慶良辰
第三九回 渡銀河七夕續歡娛 沖繡閣一旦斷情誼
第四〇回 拆鸞交李漱芳棄世 急鸰難陶云甫臨喪
第四一回 入其室人亡悲物在 信斯言死別冀生還
第四二回 賺勢豪牢籠歌一曲 懲貪黷挾制價千金
第四三回 成局忽翻虔婆失色 旁觀不忿雛妓爭風
第四四回 逐兒嬉乍聯新伴侶 陪公祭重睹舊門庭
第四五回 陳小云運遇貴人亨 吳雪香祥占男子吉
第四六回 誤中誤侯門深似海 欺復欺市道薄于云
第四七回 明棄暗取攘竊瞞臟 外親內疏圖謀挾質
張愛玲全集10-海上花落(2012版) 相關資料
夏志清:張愛玲是今日中國最優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凡是中國人都應當閱讀張愛玲的作品。 陳克華:世界上有華人華文的地方,就有人談論張愛玲。 白先勇:張愛玲的寫作風格獨樹一格,不僅是富麗堂皇,更是充滿了豐富的意象。 南方朔:許多人是時間愈久,愈被遺忘,張愛玲則是愈來愈被記得。 木心:她稱得上“活過”“寫過”“愛過”。 侯孝賢:創作者最大的希望,是像張愛玲一樣創造出可以留傳下來的不朽作品。 蔣勛:張愛玲以詛咒的方式讓一個世代隨她一起死去.像一個大上海的幽魂,活在許多愛她的人的心中,她是那死去的蝴蝶,仍然一來再來,在每朵花中尋找它自己。仿佛因為她的死,月光都像魂魄了。 賈平凹:與張愛玲同活在一個世上,也是幸運,有她的書讀,這就夠了。 李碧華:“張愛玲”三個字,當中粉紅駭綠,影響大半世紀。是一口任由各界人士四方君子盡情來淘的古井,大方得很,又放心得很——再怎么淘,都超越不了。 王安憶:她有足夠的情感能力去抵達深刻,可她沒有勇敢承受這種能力所獲得的結果,這結果太沉重,她是很知道這分量的。于是她便覺攫住自己,束縛在一些生活的可愛的細節,拼命去吸吮它的實在之處,以免自己再滑到虛無的邊緣。 葉兆言:她的大多數讀者恐怕都和我們一樣,或是覺得張應該一心一意寫小說。天知道這世界上有多少癡心人在白白地等待她的下一部小說。 王德威:五四以來,以數量有限的作品,而能贏得讀者持續支持的中國作家,除魯迅外,只有張愛玲。 楊照:她的時代感是敏銳的,敏銳得甚至覺得時代會比個人的生命更短促。 蘇童:我讀張愛玲的作品,就像聽我喜歡的音樂一樣,張愛玲的作品不是古典音樂,也不是交響樂,而是民謠流派,可以不斷流傳下去的。 李渝:時間過去,運動過去,再看張愛玲,必須認可她的優越性。 余秋雨:她死得很寂寞,就像她活得很寂寞。但文學并不拒絕寂寞,是她告訴歷史,20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猶存。 李昂:這個女人好像替我及我們許多女人都活過一遍似的。 艾曉明:誰說張愛玲是避世的呢?她難道不是一直藉作品對讀者推心置腹嗎?那么,我們又怎么能說斯人已逝?在生活中、在作品中、在文學史中,我們注定還會時時遇到她,談到她——張愛玲。 劉川鄂:女人大都不珍惜自己的才華,以男人的喜好為喜好,以男人的價值為價值,張愛玲是一個難得的例外,她頑強地活在她自己的世界里,處處有她的“此在”。 蔡康永:迷張愛玲的人,大多是貼身的迷、貼心的迷。
張愛玲全集10-海上花落(2012版) 作者簡介
張愛玲(1920-1995),中國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于上海。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余錄》等。1952年離開上海,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后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以及長篇小說《十八春》、《赤地之戀》等。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二體千字文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朝聞道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