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647721
- 條形碼:9787530647721 ; 978-7-5306-4772-1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 本書特色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由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 內容簡介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主要內容包括:華夏文化的永久魅力;文化的定義和華夏傳統文化的構成與特征;文化的定義;華夏文化的主要構成;華夏文化的主要特征;華夏文化的產生發展脈絡;文明孕育時期;帝王文化時期等。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 目錄
**章文化的定義和華夏傳統文化的構成與特征
**節文化的定義
第二節華夏文化的主要構成
第三節華夏文化的主要特征
第二章華夏文化的產生發展脈絡
**節文明孕育時期
第二節帝王文化時期
第三節士人文化時期
第四節市民文化時期
第五節文化轉型時期
第三章華夏傳統文化的物質層面
**節華夏建筑文化
第二節華夏家具文化
第三節華夏服飾文化
第四節華夏器物文化
第五節華夏飲食文化
第六節華夏醫藥文化
第七節華夏科技文化
第四章 華夏傳統文他的社會層面
**節華夏隱士文化
第二節華夏武俠文化
第三節華夏婚俗文化
第四節華夏宗族文化
第五節華夏軍事文化
第五章 華夏傳統文化的制度層面
**節華夏官僚制度
第二節華夏司法制度
第三節華夏科舉文化
第六章華夏傳統文他的精神層面
**節華夏古代思想
第二節華夏古代宗教
第三節華夏古代文學
第四節華夏古代書法
第五節華夏古代繪畫
第六節華夏古代雕塑
第七節華夏古代音樂
第七章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的交融
**節華夏傳統文化在海外
第二節華夏傳統文化中的外來文明
后記
附錄
華夏文化大觀:中華文化知識競答辭典 節選
廣濟橋又稱湘子橋,位于廣東省潮安縣潮州鎮東,橫跨韓江。始建于南宋乾道六年(1170),全橋先后歷時57年建成,全長515米,分東西兩段18墩,中間一段寬約百米,因水流湍急,未能架橋,只用小船擺渡,當時稱濟州橋。明宣德十年(1435)重修,并增建五墩,稱廣濟橋。正德年間,又增建一墩,總共24墩。橋墩用花崗石塊砌成,中段用18艘梭船聯成浮橋,能開能合,當大船、木排通過時,可以將浮橋中的浮船解開,讓船只、木排通過。然后再將浮船歸回原處。是中國也是世界上*早的一座開關活動式大石橋。廣濟橋與趙州橋、洛陽橋、蘆溝橋并稱中國古代四大名橋。
中國自古就有“橋的國度”之稱,發展于隋,興盛于宋。我國古代橋梁的建筑藝術,有不少是世界橋梁史上的創舉,充分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
5.古塔
古塔的組成形式是:地宮、基座、塔身、塔剎。
木樓層塔身是木造樓閣式塔的結構形式,盛行于漢末、魏、晉、南北朝。結構大體是:塔身四周立柱,每面三間,立柱上安放梁枋、斗拱,承托上部樓層。每層都有挑出的平座和欄桿游廊。每層還有挑出的塔檐,與一般木構建筑樓閣做法一樣,每層有樓梯上下。
磚壁木樓層塔身也稱空筒式塔身,內部好像一個空筒,早期的樓閣式或密檐式磚塔,大多是這種結構。如西安大雁塔、杭州臨安功臣塔、蘇州羅漢院雙塔、嵩岳寺塔、小雁塔等都有這種塔身。
木中心柱塔身用中心柱作為塔身的骨干。它的結構方法是以巨大木柱,從上到下,貫通全塔。中心塔的中心柱結構,對于塔的穩定更為有利。我國現存實物中,僅正定天寧寺木塔尚存這一種結構方式。
磚木混砌塔身用磚砌,塔檐、平座、欄桿等部分均為木結構。這種結構流行于宋塔中,例如上海松江方塔、杭州六和塔、蘇州瑞光塔、北寺塔等等。
磚石塔心柱塔身全部用磚砌造,塔的中心是一個自頂到底的大磚石柱子。這種塔身的結構是我國古代磚石結構發展到高峰的產物。河南開封祜國寺塔、四川樂山凌云寺塔、陜西扶風法門寺塔、四川大足寶頂山塔等等,大多是唐宋、明時期的建筑,水平相當高。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煙與鏡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