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336822
- 條形碼:9787807336822 ; 978-7-80733-682-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本書特色
劉霞編著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以無錫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的三個重要代表元素古運河(大運河)、伯瀆河、清名橋為開首,凸顯歷史文化街區的精華所在。以“運河流芳、街區變遷、工商發祥、宗教傳承、教育沿革、民俗記憶”等六大板塊,帶領讀者品味無錫南長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比較具體而細微地記述了建設中的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從古到今的痕跡變化。作為未來旅游街區的普通讀本,在當下有其肯定的價值和意義。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運河流芳、街區變遷、工商發祥、梵音悠揚、教育沿革、民俗記憶六部分,其中主要內容包括伯瀆河、大運河、清名橋、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南禪寺等。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目錄
傳揚千年運河文化復興百年工商繁華
運河流芳
伯瀆河
大運河
清名橋
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街區變遷
南禪寺
南禪寺
妙光塔
文化商城
游客集散中心
淘沙巷
淘沙巷
首藩方岳坊
錫山驛遺址
章氏舊宅
許氏舊宅
南長街
南長街
古橋
牌坊
老宅
碑記
跨塘橋
跨塘橋廣場
故事
南下塘
南下塘7號
豆腐巷
大碼頭弄
救熄會
N1955文化創意產業同
伯瀆港
伯瀆港
伯瀆橋
祝大椿故居
大窯路
大窯路
古窯群
窯業公所
窯群遺址博物館
窯上古渡
“水弄堂”
“水弄堂”
……
工商發祥
梵音悠揚
教育沿革
民俗記憶
附錄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清名橋歷史文化街區 節選
千年古運河,醞釀了_一個又一個傳奇的故事和實體,淘沙巷,便是其中一個少見的“枕河人家”遺存。這里,曾經淘沙采金,又培育魚苗;這里,曾經古道飛馬,又建坊守節;這里,曾經辦學濟民,又勞模呈現;這里,曾經無錫古城“南門三景”,又留存了古運河畔南門望湖的獨特風景。 淘沙巷老街區,位于南門外環城古運河南岸、新民路北側,東起南長街,西與擬建的文化娛樂公園相連,占地面積達1.74萬平方米。這里大部分為老街坊民居,建筑多為清末民國風格。21世紀初被定名為“淘沙巷傳統街區”,2007年,被列為環城古運河風貌帶綜合整治規劃范圍。 淘沙巷*早形成于五百五十多年前的明代中期,是一條曲尺狀的小巷。淘沙巷,顧名思義,一定與“淘沙”有關而成名。這里居民大多姓章,其祖輩曾居安徽鳳陽的長江邊上,以淘沙為業。當年,他們從長江邊的沙泥中淘出含金沙的沙金,再借助古運河水道將沙金運到無錫南門外的環城河邊,再用淘金工具“金簸子”精淘細選,淘出小米粒似的金沙并將其打煉成金塊賣到上海去。后來,章氏后裔遷來此地定居,因以淘沙采金出名,小巷就被稱為淘沙巷。章氏后裔在淘沙采金的同時兼營魚苗培育,他們借助天時地利,每年春天從長江里撈取青、草、鰱、鳙等魚種的子苗,船運到無錫淘沙巷,放入一只只小魚塘中培育,成魚苗后出售。20世紀50年代,新民路南側還留存著一只只小魚池。 “淘沙巷傳統街區”包含三條老街巷——小南門巷、帶鉤橋巷和淘沙巷。1933年小南門巷被改名為“新民路”。此名的由來源于1930年一位鄧姓人士在此創辦的一所新民小學。1982年,帶鉤橋巷和淘沙巷的門牌號又被改編為新民路門牌號。為此,1983年出版的《無錫市地名錄》上,只見新民路而沒有帶鉤橋巷和淘沙巷的地名。然而,作為歷史老地名,居民們依然習慣“帶鉤橋巷”和“淘沙巷”的稱謂,尤其是淘沙巷,更是被作為傳統街區的總名稱流傳至今。 在這樣一個坐擁古運河的小巧玲瓏的老巷區,保留了多處文物,其中南長橋南堍西側的首藩方岳坊、錫山驛遺址和新民路東口的許氏舊宅已成為市級文保單位,另外還有章氏舊宅、林氏舊宅等六處老建筑待原地原狀保護。 ……
- >
史學評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隨園食單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