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046436
- 條形碼:9787802046436 ; 978-7-80204-643-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卷) 本書特色
★ 朝鮮戰爭赴朝創作組成員、著名戰地記者西虹重磅巨作 ★ 解放軍報社原社長劉宗卓作序推薦 ★ 朝鮮戰爭史上*全面*完整的**線戰地志愿軍生活全記錄,史料價值極高 ★ 一部關于志愿軍39軍等英雄部隊和戰線后方的真實紀錄 ★ 百余張珍貴圖片+別具匠心專題設計+精美雙色裝幀環保紙張,高品質高檔次,送領導送朋友*好的禮品書 ★ 黨政機關、軍隊系統、政府人員傳閱率*高、*佳團購讀物圖書 ★ 謹以此書獻給參加抗美援朝戰爭的志愿軍英雄們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卷) 內容簡介
1952年,本書作者隨同以巴金為組長的創作組到達朝鮮前線后,創作組在檜倉訪問了中國人民志愿軍總部,會見了彭德懷司令員。又去訪問了戰時的朝鮮首都平壤,會見了金日成首相,并受到朝鮮文學藝術總同盟的歡迎和熱情關照。接著去開城訪問,參觀了板門店停戰談判會場區。之后,創作組人員各自選擇了深入生活的地區和志愿軍部隊,開始分散活動。當時,志愿軍在朝鮮戰場上,正進行積極的陣地防御戰。這部戰地日記,就是本書作者在臨津江東岸**線陣地,訪問志愿軍39軍等英雄部隊和戰線后方的真實紀錄。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卷) 目錄
前記
part 1 開赴朝鮮戰場
從報紙上看,美國鬼子在前線上也使用了細菌武器,大炮打出細菌彈,飛機投下細菌彈,雪地里一片片蚊子。志愿軍戰士和朝鮮居民親眼看著美機丟細菌彈,也親眼看見了山上山下成堆的蟲子,并緊急行動起來撲滅這些毒蟲。
part 2 在志愿軍總部
通信員在桌上擺了茶壺,香煙,不一時,彭總便走了進來。這位朝鮮戰場上的主將,他向我們每個人緊緊握手,并幾次三番對照著手中的一份名單,把我們重新記憶了一下,看來,他是要把我們每個人都留在記憶里。
part 3 從朝鮮首都平壤到開城 /43
隱蔽在深山密林的家,有流水,水邊有個條簍,在里面生豆芽。還有地下飯廳……戰士們要長期生活在這里,為了北京,也為了平壤。耳邊可聞炮聲。
part 4 訪臨津江東岸**線陣地的守衛者
有些被炸過的房基上,婦女們成群地在那里松土,可能是要種菜。在山坡上,在路邊,時常可看見大炸彈坑,這是敵人飛機炸的。
part 5 坑道條條顯英雄
抗美援朝戰地日記-(上.下卷) 作者簡介
西虹(1921-)原名寧保祿。山西原平人。1937年肄業于縣立崞陽中學。1938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1月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參加八路軍。歷任延安八路軍留守兵團烽火劇團宣傳員,延安部隊藝術學校研究室干事,陜甘寧晉綏聯防軍宣傳隊宣傳員,東北民主聯軍宣傳部隨軍記者,第四野戰軍政治部宣傳部記者、編輯,中南軍區文化部編輯,廣州軍區文化部創作員,總政文化部創作員,解放軍報社記者、文化工作宣傳處處長、文化副刊主編、新聞研究員,《長江文藝》編委,中南文聯第一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文學雙月刊《中國》編委。 1944年開始發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山城》,中篇小說《在零下四十度》,短篇小說集《英雄的父親》,散文集《軍中記事》《無盡的懷念》《時代的奉獻者》,秧歌劇劇本《軍愛民民擁軍》,《西虹文集》(1-6卷)等。中篇報告文學《海上旗手》獲1953年廣州軍區文學創作二等獎。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自卑與超越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隨園食單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