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越地經濟文化論 版權信息
- ISBN:9787010095592
- 條形碼:9787010095592 ; 978-7-01-00955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越地經濟文化論 本書特色
經濟是文化的基礎和載體,文化是經濟的主導和升華。從文化視角來解讀區域經濟的發展規律,以及從經濟視角來探究區域文化的演進軌跡,是一個亟待思考的重要課題。由劉孟達和章融編著的《越地經濟文化論》將以此為切入口,在揭示越地經濟發展史及其文化底蘊的同時,從文化層面來探究越地經濟演進的內因與規律。
越地經濟文化論 內容簡介
由劉孟達和章融編著的《越地經濟文化論》是國內**部以越地經濟文化為主題的研究專著。 《越地經濟文化論》以文化視角為切入口來揭示越地經濟的發展規律,同時從經濟視角為著力點來探究越地區域文化的演進方向。通過梳理遠古新石器時期、越國時期、秦漢六朝時期、唐宋時期、元明清時期等各個歷史時期越地經濟的發展脈絡,解讀其蘊涵的文化底蘊。一方面,揭示了越地經濟發展史及其文化底蘊,比如香飄萬里的酒文化、回味無窮的醬文化、“日出萬丈”的染文化、香味濃醇的茶文化、獨具“四清”的蘭文化以及千姿百態的橋文化。另一方面,從文化層面來探究越地經濟演進的內因與規律,比如稻作文化對越地生產方式與消費方式的影響、越地商貿業的演進與商業行為特點以及越地經濟對越文化發展的影響等。 《越地經濟文化論》主題突出,構思新穎,史料豐富,史論結合,敘史簡潔,議論精當,具有綜合性、探索性、創新性和實用性等特點,是廣大黨員干部、大專院校尤其是各級黨政機關工作人員研究和掌握越地經濟文化的重要參考書。
越地經濟文化論 目錄
**章 新石器時期越地經濟的考古發現
一、河姆渡文化時期的越地經濟
(一)河姆渡遺址的文化底蘊
(二)河姆渡文化的農牧業
(三)河姆渡文化時期的非農產業
(四)從河姆渡遺址看越地帶有偶然性的物物交換
二、良渚文化時期的越地經濟
(一)良渚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源頭
(二)以犁耕為標志的良渚稻作農業
(三)以“黑皮陶”、絲綢和玉器為代表的良渚手工業
(四)父系氏族公社時期越地物物交換的擴大
三、新石器時期越地經濟的歷史地位
(一)河姆渡文化興衰的環境地理學分析
(二)河姆渡文化在人類發展史上的里程碑意義
- >
經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