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3111763
- 條形碼:9787303111763 ; 978-7-303-11176-3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 內容簡介
為了幫助廣大教師和教育管理工作者更好地理解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把握課程標準,用好教材,克服因高中新課程改革而產生的畏難情緒、困惑與茫然,更好地實現高中新課程改革的預期目標,我們在充分借鑒高中新課程改革先進省區成功經驗的基礎上,邀請國內一流的專家、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負責人、省市級教研員及一線教師研制了這套《普通高中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叢書》。 本套叢書遵循高中新課程改革理念,緊扣課程標準,具有如下特點: 以課標為準繩 叢書緊扣各學科課程標準,對課程標準進行詳盡分析和解讀,提出落實三維目標的教學建議,啟發教師的教學思想。 以案例做支撐 本套叢書的編寫不僅僅從理論層面進行闡釋,更注重緊密結合教學一線的實際情況,精心收集和篩選了典型的案例,通過對案例的分析來引導教師理解課程標準的要求,力求為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原則找到落腳點。 以實用為宗旨 本套叢書的編寫要旨就是突出實用性,使廣大教師不僅在理論上理解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程標準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知道如何在教學實踐中落實這些理念、如何貫徹課程標準的要求,從而提高叢書的實踐指導意義,使之能成為一線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得力幫手。 由于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以便我們再版時修訂。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 目錄
**章 理解地理課程標準的文本構成/1
一、理解地理課程標準的作用
二、地理課程標準文本的構成
第二章 理解高中地理課程目標/
一、高中地理新課程總目標的異同
二、對課程目標的理解
第三章 了解高中地理課程的內容和結構/14
一、高中地理課程在高中課程中的位置
二、高中地理課程結構的對比
第四章 理解高中地理新課程的評價理念/1 9
一、新let課程評價角度的對比
二、對高中地理新課程評價建議的理解
第二篇 必修模塊內容標準的分析和實施建議
第五章 必修模塊--《地理l》/24
一、地理課程標準與地理教學大綱關于自然地理內容的對比
一、教學建議
三、教學案例分析,
第六章 必修模塊--《地理2》
一、地理課程標準與地理教學大綱關于人文地理內容的對比
二、教學建議
三、教學案例分析.
第七章 必修模塊--《地理3》/126
一、地理課程標準與地理教學大綱關于區域地理內容的對比
二、教學建議
三、教學案例分析
第三篇 地理研究性學習
第八章 地理研究性學習概述/193
一、地理研究性學習的內涵
二、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組織實施
三、地理研究性學習中的主要問題與解決措施
四、地理研究性學習的評價
第九章 地理研究性學習案例/214
一、地理研究性學習主題案例
二、地理課堂探究性教學案例
三、地理研究性學習主題舉隅
第四篇 初、高中地理課程的銜接
第十章初中地理課程的特點/238
一、課程內容選擇更精簡
二、課程標準凸顯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三、課程設計突出多樣性和實用性
……
第五篇 問題與經驗
普通高中地理課程分析與實施策略 節選
1.物理課程應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自然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課程是中學科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使學生體驗物理與生活、物理與自然、物理與技術、物理與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生活和社會中處處有物理。從而使學生能領悟物理課程的價值,掌握科學文明的方法,了解物理作為一門科學所特有的探索、創新的精神實質,讓豐富多彩的物理世界成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終達到科學世界和人文世界的交融貫通。為此,應將能源、環境、信息、材料等列入中學物理課程的目標之中,使學生學會應用物理知識去解決一些生活和社會中的簡單物理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 2.提倡綜合學習,統整學科內容,促進學科融合。為適應人類知識體系的變化,以及新的學科群和知識板塊的出現,中學物理課程應朝著綜合、融合和重組方向發展。對課程內容進行精選酌減,應突出*重要的物理知識,刪去過時和次要的知識,并聯系科技和社會,賦予新的內涵。應把學生的精力從繁重的知識點的學習中解放出來,用于思維層次更高和更有意義的活動。加強學生綜合運用物理知識和技能的機會,引入跨學科的實踐探究活動。 3.貫徹均衡教育,對能力進行提升和整合。應根據現代社會對人的科學素養的要求提升物理課程的核心能力,如進行科學探究的能力,觀察實驗能力,獲取信息、傳遞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構思和判斷能力,應變和適應能力,有效的溝通和表達能力等都應整合到物理課程中,并賦予新的內涵。應確定學生各學習階段的能力目標和表現等級,勾畫出各階段能力目標的藍圖。 4.物理課程應始終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要讓學生人人動手參與實驗過程,而不是過分強調實驗的結論。應大幅度增加中學物理課程的實驗內容,提升對實驗動手能力的要求。學習科學是學生自己的事情,不能由別人來代勞。應將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改變為以探索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為主,從而構建探究型學習過程。 5.重視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滲透。要讓學生通過物理課程的學習,懂得科學技術對社會發展的影響,要培養學生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精神,培養他們的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理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相互關系,要有獨立思索和自主探索的精神,從而培養崇高的人格,形成強大的凝聚力,自覺地為人類的文明和社會的進步而努力。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姑媽的寶刀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