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陰法魯文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76900
- 條形碼:9787301176900 ; 978-7-301-17690-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陰法魯文選 目錄
陰法魯文選 節選
《陰法魯文選》內容簡介:陰法魯先生的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典文獻學和中國文化史,側重古代音樂舞蹈研究,在古代音樂與文學交叉領域的研究有突出貢獻。其研究方法注重古文獻資料與古文物資料、社會調查資料的結合,以及中國材料與外國材料的結合。《陰法魯文選》選編陰法魯先生以古代音樂文學為核心的代表論文二十余篇,力求全面展示其在古代音樂與文學交叉領域研究的杰出成就。
陰法魯文選 相關資料
插圖:唐代和宋代的大曲都是舞曲,每曲分為十二段,結構很復雜。用大曲演唱故事,這樣就逐漸地產生了“雜劇”。北宋已經出現了“雜劇”,到南宋盛行起來。今天還保存了“南宋官本雜劇段數”280本的名目,其中有一百多本采用了唐宋流行的大曲。一個大曲包括許多小曲,如大曲屬于某宮調(調子),它所包含的小曲也都屬于某宮調。大曲的結構比較固定,演唱故事就不免受到限制。在北宋另有一種比較靈活的演唱故事的辦法,就是選擇宮調不同的若干組樂曲(每一組的樂曲同屬一宮調)來敘述一個故事。這種形式叫“諸宮調”。諸宮調盛行于南宋以至金、元,但當時的作品傳下來的卻很少,首尾完整的只有董解元《西廂》一種。像《董西廂》這一類的作品,演唱時用琵琶或三弦伴奏,就叫做“掐彈詞”或“彈詞”。雜劇的形式和諸宮調的形式相結合,就逐漸形成了結構日趨完整的戲劇。雜劇吸取了溫州一帶流行的樂曲,因此,產生了“南戲”,也稱“戲文”。雜劇吸取北方流行的樂曲,因此產生了“北劇”,即“元雜劇”。雜劇中的角色有“末泥”(生)、“引戲”、“副凈”、“副末”、“裝孤”等名稱。明代許多地方戲都發展起來。明世宗嘉靖(16世紀中葉)以后,中國封建社會內孕育著的資本主義萌芽狀態,更推動了戲劇的發展。不但劇種多,而且戲劇——特別是南戲的規模達到了完整的階段。戲劇的內容也反映了反抗傳統的封建意識而追求個性解放的理想。如徐渭的《女狀元》贊美婦女的才能,認為婦女也能做狀元。陳六龍的《雷峰塔》(白蛇傳)歌頌真摯的愛情,對于在封建制度折磨之下而進行斗爭的少女,寄予無限同情。和明末清初的小說有一脈相通的主題思想。
陰法魯文選 作者簡介
陰法魯(1915-2002),字少曾,山東省肥城縣人,著名古典文獻學家和音樂舞蹈史專家。1935年考入北京大學中文系,1939年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42年昆明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首屆研究生畢業。歷任華中大學(遷滇)副教授;中科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市音樂舞蹈協會副主席、國家古籍整理出版規劃小組成員諸職。主要論著有《唐宋大曲之來源及其組織》、《宋姜白石創作歌曲研究》(與楊蔭瀏先生合著)、《從敦煌壁畫論唐代的音樂和舞蹈》、《關于詞的起源問題》等,論文結集為《陰法魯學術論文集》。此外還參與中華書局本廿四史的校點,并主編有高校文科教材《中國古代文化史》。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煙與鏡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推拿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自卑與超越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