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國最美國寶全書
-
>
法國國家自然博物館犢皮紙博物畫
-
>
西洋鏡第八集--中國古典家具圖錄
-
>
中國傳統(tǒng)民俗文化:收藏系列:中國古代藏書
-
>
西藏瑰寶:吐蕃 分治時期壁畫精選
-
>
西藏瑰寶:歷代炊具餐具精選
-
>
木趣居:家具中的嘉具(套裝精裝 全二冊)
秦漢魏晉南北朝編-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卷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400145
- 條形碼:9787513400145 ; 978-7-5134-0014-5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秦漢魏晉南北朝編-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卷三 本書特色
《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秦漢魏晉南北朝編·卷3》是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
秦漢魏晉南北朝編-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卷三 內容簡介
《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內容涵蓋整部玉文化發(fā)展史,藏品涉及新石器時代、夏商、西周、春秋、戰(zhàn)國、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遼金元、明、清諸多不同時段,更將依據(jù)藏品數(shù)量決定特定時段卷數(shù),形成開放式結構。每卷擬收錄玉器藏品約300件,除定名、尺寸、斷代等**要素外,重要藏品還將附有專家點評。此外,每卷皆有專論,詳盡解析時代特征與鑒定要點。旨在系統(tǒng)、全面反映民間收藏中國古玉風貌,指導、完善中國古玉收藏市場,豐富、推動文博事業(yè)發(fā)展,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本書收錄了秦漢魏晉南北朝時期不同種類近300件器物。像工具、兵儀器、禮器、佩飾、葬玉、實用器皿、禮樂器、人物動物等。皆以器物的時代、器型、紋飾依次排列,更加直觀地向人們展示了不同時期、不同種類器物的發(fā)展變化。本書所收錄的器物全部經(jīng)過著名的玉器專家周南泉、孫學海、汪遵國、雷從云、華義武組成的專家團隊的鑒定把關,具有很強的權威性。
本書視角獨特、內容精當,入選器物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
秦漢魏晉南北朝編-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卷三 目錄
凡例
總序
秦漢魏晉南北朝玉器
圖版目錄
圖版
聊聊古玉收藏
中國玉器史簡表
秦漢魏晉南北朝編-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卷三 節(jié)選
《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秦漢魏晉南北朝編·卷3》內容簡介:中國玉器,即華美溫潤的玉石從自然界中被開采并經(jīng)雕琢后,成為人類生產(chǎn)、生活必不可少的器具和飾品。這個時間可以上溯到河姆渡文化甚至更遠至北京山頂洞人時期。玉器史的發(fā)展大致經(jīng)歷了四個階段,即原玉期、神玉期、王玉期和民玉期。原玉期是從玉器的起源開始,直到新石器時代中期。這個時期先民把玉與石區(qū)分,以美石來界定玉,玉的質地、色彩被早期人類所關注,形成了原始質樸的美感。這一時期的玉器制作,從*初仿造石器的鉆孔、磨制,逐漸形成獨立的琢玉技術。
秦漢魏晉南北朝編-民間藏中國古玉全集-卷三 相關資料
插圖:2.玉九竅器完整的玉九竅器共九件,即玉眼蓋一對,玉鼻塞一對,玉耳塞(又名填)一對,玉口晗一件,玉肛門塞一件,玉女性陰塞或男性生殖器罩一件。這些器物使用時,蓋或塞在死者九竅中以防尸之腐爛。古載“玉入九竅,以防尸之不朽”即指此數(shù)器及其用途。值得指出的是,上述九竅器,在高級的帝王墓中是完整的,但在一些較低級的貴族墓中往往不全。從出土遺物看,其中耳或鼻塞、含蟬等較多,眼蓋最少。其之出現(xiàn)這種情況,似與不同人有九竅器完整與否應有關系。玉晗在漢魏時最流行,一般貴族墓中都有,一墓一件,狀作蟬形,但有繁簡之分,多無穿,大小正好可用其含入死者的口內。漢代玉晗,又稱押舌,或飯晗,意即用其晗在死者口中,可使死者永遠有食物,亦有盼望死者來生有清高雅潔之風度,或如蟬脫那樣使來生有脫胎換骨的新人變化,進入另一個更為升華的美好世界。3.玉握豬玉豬出土時一般握在死者手中,俗稱“握豬”,早期形狀略抽象變形,故有人稱它為玉虎,晚期較具體寫實,出土時一墓有一對,形式大小相同。其用意,據(jù)推測是表示財富或死者在來生有美味佳肴享用。玉豬在西漢的早中期少見,有的如前述中山靖王劉勝墓中,尚以雙璜代用。只是到了漢代中晚期才大量出現(xiàn),并延續(xù)到魏晉南北朝。上述各種葬玉,除玉衣及與其配套的玉枕僅在漢代才有外,其他如玉含蟬、玉握豬和玉九竅器等,自漢始至魏晉南北朝亦有發(fā)現(xiàn),唯年代早晚不同,葬玉的形式有所變化,其數(shù)量多少也不同,其中玉九竅器在此期的前和后更為罕見。
- >
朝聞道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巴金-再思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姑媽的寶刀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