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民間節日 本書特色
我國傳統節日是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豐富的。節日在我們的生活中絕不僅僅是點綴裝飾,它從方方面面調節者我們的生活。
民間節日 內容簡介
節日在*生活中絕不僅僅是點綴裝飾,它從種種方面實實在在地調節著*生活,維系著社會關系,凝聚著也體現著民族精神。就“調世”而言,節日可以讓*身心得以小憩,使生活豐富多彩,我們幾乎不能想象沒有節日的生活。就“維系”而言,四時八節的親友問候、饋*,春節時的拜年,冬至節的向長輩獻襪、請老師宴饗,都是其體現。而節俗活動中體現的重視天人和諧、關心親情戚誼、追求紅火圓滿等等,均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好尚和追求,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
我們今天生活中的節日,可謂應有盡有,如果細加推尋,也許一年中的每一天幾乎都要成了節日。對節日加以分類,首先可以分出傳統節日和現代節日。在傳統節日中,也還可以從功能、主體等方面進行分類。比如從主體來分,就可以分出官方節日和民間節日、宗教節日,*這本小冊子就是專門介紹民間節日的。其實,我國的傳統節日是大眾、官宦乃至皇室都要過的,之所以把民間與官方并立,意味著本書排除了那些官家規定的節日,比如皇帝生日的所謂“萬壽節”,也不介紹相應節日中國家祀典的情.節。對于宗教節日,以大眾參與程度為選擇,比如浴佛節、觀音誕等大眾參與較多的則加以介紹。此外,行業性的紀念節日也屬民間節日,但因其主體的局限性,本書基本不作介紹。
我國的傳統節日有著豐厚的內容,但這里的簡略介紹已經足以讓我們了解每一個節日的形成背景、發展脈絡、節俗活動、節物時品。了解了這些,*節日會過得更為充實、寫意。
民間節日 目錄
春節——三元復始拜新年
破五——禁忌解除,開業上工
元宵節——花燈處處鬧社火
填倉節——添倉補天祈年豐
龍抬頭節——扶龍熏蟲剃龍頭
花朝節——花開蝶舞春光美
寒食節——禁火寒食念子推
清明節——掃墓祭先伴宴游
上巳節——曲水流觴踏青行
立夏節——迎夏薦新吃補食
浴佛節——浴佛舍豆結法緣
端午節——避毒食粽賽龍舟
夏至節——祛病健身夏至面
六月六——曬衣曝書浴貓狗
立秋節——咬秋防痢戴楸葉
嘗新節——嘗新薦新品收成
七夕節——鵲橋相會乞巧忙
中元節——照冥賑孤荷花燈
中秋節——拜月賞月慶團圓
孔子誕辰——中華民族的圣誕節
重陽節——登高賞菊插茱萸
寒衣節——寒衣燒化*先人
冬至節——扶陽履長敬師長
臘八節——臘日臘祭臘八粥
祭灶節——糖瓜祭灶過小年
除夕——一夜連雙歲
- 主題:不錯的民俗讀物,版式稍差
內容不錯,組織了不少知識點,能了解并擴展眼界,亦不像專業書那樣令人頭大。 膠版印刷,圖片質量還不錯。 字體為扁字,使得筆畫過密,閱讀起來有些吃力。(同樣字寬的前言,因為不是扁字,看起來輕松得多) 最令人納悶的是,文字只占3/5行,2/5空白,什么鬼???要扣美編工資!
- 主題:我讀民間節日
給孩子買了一些繪畫版的民間節日,當前,語文教育改革正在進行中?梢灶A見的是,語文的深度和廣度越來越大,民俗、國學都應該在小學結束前補足,此本不錯,打折時尤其值得購買。
- 主題:傳統節日科普-就是喜歡讀雜書!
中國傳統節日還挺多,許多與24節氣有關,更多的是以祭祀祖先或各路神仙、祈福身體健康豐收財富、團圓為主題而延生出來的節日,其緣起自農耕文明,大多數節日最后也慢慢演變成各種聚會。而很多傳統節日如今不再被重視,也是因為傳統節日背后的意義不再為人熟知。本書內容簡潔,圖文并茂,長知識了。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