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68093
- 條形碼:9787100068093 ; 978-7-100-0680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本書特色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對漢語歷史語法的一些重點問題進行了深入細致的探討,是作者多年來漢語歷史語法研究成果的一個匯集,內容涉及古代漢語代詞、古代漢語形態、語法化,以及歷史句法和語用等多個領域。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共分為五章,主要內容包括:上古漢語代詞;上古漢語形態問題;漢語歷史句法和語用問題;語法化問題。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目錄
上古漢語**人稱代詞“余(予)”“我”“朕”的分別
周秦漢語**人稱代詞“吾”“印”的來源及其與
“余(予)”“我”“朕”的功能分別
先秦漢語對稱代詞“爾”“女(汝)”“而”“乃”的分別——以《左傳》為例
上古漢語指代詞書面體系的再研究
兼指代詞語源考
兼指代詞的原始句法功能研究
先秦指示代詞“是”和“之”的功能差異
第二章 上古漢語形態問題
先秦漢語“見”類動詞的清濁交替及其來源
上古漢語*-s后綴的指派旁格功能
第三章 漢語歷史句法和語用問題
周秦漢語“之s”的可及性及相關問題
周秦漢語“被動語態”之檢討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節選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內容簡介:收在這本小冊子里一共28篇文章,是我歷年來從事漢語歷史語法研究的主要成果。其中有些篇什曾收入我的《堅果集——漢臺語錐指》,因為那本小冊子是十余年前出版的,早已絕版,坊間不易購得,也因為這本小冊子取名《漢語歷史語法研究》,所以就收進來了。漢語歷史語法有兩層含義,其一相當于英文的historicalgrammar,指的是各個歷史時期的漢語語法;其二相當于英文的diachronic grammar,指的是漢語語法的歷史沿流。相應地,在研究方法和研究取向上也有兩種,一種是取共時的研究方法,對歷史上任一時期的語法現象進行描寫或解釋;另一種是取歷時的研究方法,針對語法演變的個案或者語法系統的演變進行描寫和解釋。這兩種研究取向都是非常重要的,也是相互依賴的,不可偏廢。我本人所從事的漢語歷史語法研究主要傾向于后者,但是早期所做的一些研究工作則比較集中于前者,這從收入這個集子中的文章就可以看出來。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1.2周人和殷商人的文化發祥地不同,一個在西方,一個在東方。他們在很長時間里各自創造、發展著自己的文化。殷商人統一中原以后,周成為殷商的一個屬國,才開始大規模地受到殷商文化的影響。美國學者白保羅(Paul Benedict,1972)曾提出殷語和周語有很大差異,他甚至認為周語和殷語沒有親緣關系。拿殷商甲骨文同西周以后的文獻語言進行比較,確實有很多顯著的不同點,其中有些不同點可能是歷史變化造成的,而有些不同點則難以找到歷史演變的根據和演變的痕跡,比如廣泛存在于周秦文獻中的否定句代詞賓語前置于動詞、疑問代詞作賓語前置于動詞以及賓語前置于動詞加格標記“之”“是”等現象,都沒有語用上的依據,因而是比較典型的SOV型語言才有的語序現象和格標記現象,而殷商甲骨文所顯示的殷語是比較典型的SOV型語言,這些現象在殷商甲骨文里不僅找不到痕跡,也找不到演變的依據①,所以這些現象顯然另有來源,而最有可能的來源就是周語。因此,盡管我們不能同意白保羅所說的殷語和周語沒有親緣關系,但是殷語和周語存在著顯著差異應是歷史事實。
漢語歷史語法研究 作者簡介
洪波,1960年出生,安徽廬江人,現為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漢語歷史語法研究、語言接觸研究和漢藏語歷史比較研究,出版《堅果集——漢臺語錐指》《立體化古代漢語教程》(主編)等著作和教材,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山海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推拿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