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tǒng)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chǎn)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中國歷代兵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7831610
- 條形碼:9787507831610 ; 978-7-5078-3161-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兵書 內(nèi)容簡介
兵書,在我國源遠流長、卷帙浩繁。是我國古代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世界軍事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后軍事斗爭的產(chǎn)物,又對人類的軍事斗爭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
中國歷代兵書 目錄
**章 兵書發(fā)展源流
一 甲骨文和金文的軍事記載
二 *早的兵書《軍志》和《軍政》
三 兵書著述的**次高潮——春秋戰(zhàn)國時期
四 唐宋時期兵書著述的創(chuàng)新
五 兵書著述的第二次高潮——明代后期
六 兵書著述(含譯)的第三次高潮——清代后期
第二章 歷代兵書集粹
一 “兵圣”孫武及其“兵經(jīng)”《孫子兵法》
二 戰(zhàn)績煌煌的吳起及《吳子》
三 執(zhí)法如山的司馬穰苴及其宏大深遠的《司馬法》
四 身殘志堅的孫臏與竹簡《孫臏兵法》
五 興周滅紂的姜子牙及《六韜》
六 史書記載的尉繚和《尉繚子》
七 圯上奇翁黃石公及《三略》
八 李世民和李靖的《李衛(wèi)公問對》
九 少室書生李筌及《太白陰經(jīng)》
十 知文通武的曾公亮及其《武經(jīng)總要》
十一 城防專家陳規(guī)及《守城錄》
十二 首倡兵制研究的陳傅良與《歷代兵制》
十三 胸懷韜略的華岳及其《翠微北征錄》
十四 《南船紀》和《龍江船廠志》
十五 抗倭名將戚繼光及其練兵論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
十六 首倡海防研究的鄭若曾及《籌海圖編》、《海防圖論》、《江南經(jīng)略》
十七 自發(fā)從戎的何良臣和《陣紀》
十八 博學知兵的唐順之及《武編》
十九 火繩槍專家趙士楨與《神器譜》
二十 威嚴廉潔的何汝賓及其創(chuàng)論火器戰(zhàn)法的《兵錄》
二十一 兵學巨匠茅元儀及其編纂的《武備志》
二十二 威震薊遼的孫承宗和《車營叩答合編》
二十三 西洋火炮專家孫元化與《西法神機》
二十四 火器理論家焦勖及其專著《火攻挈要》
二十五 博學多思的黃道周及其評注的《廣名將傳》
二十六 宛溪先生顧祖禹及其千古絕作《讀史方輿紀要》
二十七 抗英殉國的關天培及其《籌海初集》
二十八 師夷制夷的倡導者魏源及其《海國圖志》
二十九 軍事技術家華蘅芳及其譯著《防海新論》
三十三 度抗擊列強人侵的愛國名將聶士成及其《淮軍武毅各軍課程》
三十一 兵工專家徐建寅及其《兵學新書》
第三章 中國兵書通覽
一 歷代兵書究竟有多少
二 歷代兵書的分類
三 歷代兵書論述了哪些軍事問題
四 歷代兵書的社會意義和歷史價值
五 歷代兵書的特點
六 中外兵書的交流
中國歷代兵書 節(jié)選
編制的方式和訓練的內(nèi)容大致相同,主要是以德軍的編制裝備為模式,吸取當時歐洲各國之間的戰(zhàn)爭經(jīng)驗,以及清軍幾次抗擊外軍入侵失敗的教訓,全部改用新式武器,編練馬、步、炮、工、輜重合為一體的合成軍,采用德軍操典進行訓練,讓官兵學習在后裝槍炮和蒸汽艦船條件下的作戰(zhàn)方法和理論,以適應抵御外侮的需要。這些主張和措施,反映了晚清軍事要員和統(tǒng)兵將領,在建軍和作戰(zhàn)思想上,放棄湘軍營制和戰(zhàn)法而改習西法的重大轉變。
淮軍武毅軍統(tǒng)領聶士成,率先組織部下編寫了晚清**部軍事訓練條令式的兵書《淮軍武毅各軍課程》。在其影響下,張之洞組織編寫的《自強軍西法類編》和《湖北武學》,袁世凱組織編寫的《訓練操法詳晰圖說》,劉坤一組織編寫的《江南陸軍學堂武備課程》等官方軍事訓練條令式兵書,紛紛應時并放。其中《訓練操法詳晰圖說》還有幸得以進呈光緒皇帝御覽,并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式出版。這些兵書雖然也不乏為清王朝賣命獻身之訓詞,以功名富貴引誘將校建功立業(yè)之說教,但是其中要求把訓練與實戰(zhàn)結合起來,實現(xiàn)練為戰(zhàn)的目的,并模擬作戰(zhàn)對象進行近似實戰(zhàn)的對抗性演習等做法,卻反映了晚清兵學新的發(fā)展動向。
1905年日俄戰(zhàn)爭以后,晚清軍事改革又有重大的調(diào)整,從仿效德國轉化為學習日本,開始聘請大批日本教官和顧問,訓練清軍官兵,其軍事著作、兵法操典、軍事教科書也隨之傳人。
中國歷代兵書 作者簡介
王兆春(1937~ ),畢業(yè)于南京大學物理系核物理專業(yè)。中國軍事史專家,軍事科學院研究員,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現(xiàn)在軍事科學院從事中國火器史、軍事技術史、中國古代兵法、明代軍事史研究。出版專著有《中國火器史》(國家“七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國科學技術史·軍事技術卷》(國家“八五”規(guī)劃重點課題)、《中國歷代兵書》、《中國古代兵器》、《中國歷代名將》、《聶士成》等,另有合著、編著多部。學術界認為《中國火器史》與《中國科學技術史·軍事技術卷》填補了中國軍事史與科技史研究的空白。
- >
莉莉和章魚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回憶愛瑪儂
- >
史學評論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