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了不起的建筑師
-
>
勝景幾何論稿
-
>
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
>
維多利亞:建筑彩繪
-
>
庭院造園藝術——浙江傳統民居
-
>
建筑園林文化趣味讀本
-
>
磧口古鎮
鋼結構基本原理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0843261
- 條形碼:9787560843261 ; 978-7-5608-4326-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鋼結構基本原理 本書特色
本教材是根據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土木工程類專業“鋼結構設計原理”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專業范圍和方向調整、課程設置、學時的實際分配而編寫的。為適應培養土木工程設計、施工、管理及項目規劃、研究開發能力的高科技人才的需要,教材編寫立足于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著重于新技術、新方法、新設備、新內容的介紹,以拓寬知識面、增強適應性。
全書共分7章,包括:緒論、鋼結構材料、鋼結構連接的構造與設計、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拉彎和壓彎構件、普通鋼屋架設計。主要講述了鋼結構的特點和設計方法、鋼結構材料的工作性能、鋼結構連接的計算和構造要求以及鋼結構的基本構件(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和拉、壓彎構件)的工作性能、受力分析和設計要點等。為了方便學生對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對基本設計理論和方法的掌握,也便于學生自我考核,書中各章均附有大量習題,且章后習題類型多樣,包括大量的選擇題、簡答題和計算題。書后給出大量附表。
鋼結構基本原理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介紹了鋼結構的特點、分類、設計方法及應用遠景,鋼結構連接的構造與設計以及基本構件(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拉彎和壓彎構件)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并加入了普通鋼屋架的設計。書中附錄給出了鋼結構設計所需的各種數據以及系數,供參考及查用。為了便于學生對鋼結構基本原理的學習和掌握,除各章列舉了必要的設計例題外,章后還提供了大量的習題(填空、選擇、簡答以及計算等)。本書編寫過程與《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版)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版)等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同步,反映規范的修訂內容。
本書可作為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亦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閱。
鋼結構基本原理 目錄
1 緒論
1.1 鋼結構的特點
1.2 鋼結構的分類和應用
1.2.1 按應用領域分類
1.2.2 按結構體系工作特點分類
1.3 鋼結構的設計方法
1.3.1 鋼結構計算方法
1.3.2 承載力極限狀態
1.3.3 正常使用極限狀態
1.4 鋼結構的發展方向
2 鋼結構材料
2.1 鋼材的破壞形式
2.2 鋼材的生產
2.2.1 鋼材的冶煉
鋼結構基本原理 節選
《鋼結構基本原理》主要介紹了鋼結構的特點、分類、設計方法及應用遠景,鋼結構連接的構造與設計以及基本構件(軸心受力構件、受彎構件、拉彎和壓彎構件)的工作原理和設計方法,并加入了普通鋼屋架的設計。書中附錄給出了鋼結構設計所需的各種數據以及系數,供參考及查用。為了便于學生對鋼結構基本原理的學習和掌握,除各章列舉了必要的設計例題外,章后還提供了大量的習題(填空、選擇、簡答以及計算等)。《鋼結構基本原理》編寫過程與《建筑結構荷載規范》(2006版)和《建筑抗震設計規范》(2008版)等國家標準的修訂工作同步,反映規范的修訂內容!朵摻Y構基本原理》可作為高等教育院校土木工程專業及相關專業的教材,亦可供有關工程技術人員參閱。
鋼結構基本原理 相關資料
插圖:實腹式軸心受壓柱板件間(如工字形截面翼緣與腹板問)的縱向連接焊縫只承受柱初彎曲或因偶然橫向力作用等產生的很小剪力,因此不必計算,其焊腳尺寸可按構造要求采用。2.梁與柱連接節點在鋼結構建筑中,軸心受壓構件通過柱頭直接承受上部梁格結構傳來的荷載,并通過柱腳將柱身的內力可靠地傳給基礎。梁與柱的連接節點設計必須遵循傳力可靠、構造簡單和便于安裝的原則。(1)梁柱連接形式梁與柱的連接有鉸接、剛接和半剛接三種形式,而軸心受壓柱與梁的連接只能做成鉸接。根據梁與柱的相互位置關系,可分為頂接和側接兩種方式。當采用頂接(即梁支承于柱頂)連接時,與梁連接的柱頂部分通稱為柱頭。常見的實腹式軸心受壓柱與梁的連接如圖4-32所示。梁柱頂接連接的構造一般在柱頂設一塊頂板,梁的反力經頂板傳給柱身。頂板與柱身焊接連接,其厚度不宜小于16mm,一般取16~20mm。圖4-32(a)所示梁柱連接,梁端支承加勁肋應對準柱翼緣,這樣可使梁的反力直接傳給柱翼緣。兩相鄰梁間應留10~20mm間隙,以便于梁的安裝。此種連接構造簡單,對制造和安裝要求都不高,且傳力明確;缺點是當兩相鄰梁的反力不等時,將使柱偏心受壓。圖4-32(b)所示梁柱連接,梁的支座反力通過突緣加勁肋傳遞,應將加勁肋放在柱的軸線附近,這樣即使兩相鄰梁的反力不等,柱仍接近于軸心受壓。突緣加勁肋底部應刨平并與柱頂板頂緊。當梁的支座反力較大時,為提高柱頂板的抗彎剛度,可在其上加設墊板,且應對柱的腹板加強,在其兩側設置加勁肋。加勁肋頂部與柱頂板可用焊接,但為了更好地傳遞梁支座反力,宜采用刨平頂緊。圖4-32(c)、(d)為梁柱側接連接。當梁的反力較大時,可采用圖4-32(c)的連接形式,即在柱的翼緣(或腹板)外焊接一厚鋼板承托,梁端則通過突緣加勁肋與承托刨平頂緊。承托與柱翼緣(或腹板)間的連接角焊縫,考慮荷載的偏心影響,可按梁反力1.2 5倍計算。為便于安裝,梁端與柱翼緣(或腹板)之間也應留一定的間隙,并嵌入填板并用構造螺栓固定。當梁的反力較小時,可采用圖4-32(d)所示的連接形式,即將梁擱置于柱側T形承托上。為防止梁扭轉,可在其頂部附近設置小角鋼。這種方式構造簡單,施工方便。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煙與鏡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