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疾病概論/1**節 病因學/2一、疾病發生的原因/2二、疾病發生的條件/3第二節 發病學/3一、疾病發生發展的-般規律/3二、疾病發生的基本機制/5第三節 疾病的轉歸/6一、康復/6二、死亡/6第二章 水、電解質代謝紊亂/8**節 水、鈉代謝紊亂/9一、正常水、鈉代謝/9二、血鈉濃度異常的水、鈉代謝紊亂/10三、血鈉濃度正常的水、鈉代謝紊亂/13第二節 鉀代謝紊亂/15一、正常鉀代謝/15二、低鉀血癥/16三、高鉀血癥/17第三章 酸堿平衡紊亂/20**節 酸堿平衡的機制/21一、酸堿的概念/21二、酸堿的產生/21三、酸堿平衡的調節/22第二節 酸堿平衡紊亂的常用指標/24一、pH/24二、動脈血CO2分壓/25三、標準碳酸氫鹽和實際碳酸氫鹽/25四、緩沖堿/25五、堿剩余/25六、陰離子間隙/25第三節 單純性酸堿平衡紊亂/26一、代謝性酸中毒/26二、呼吸性酸中毒/28三、代謝性堿中毒/29四、呼吸性堿中毒/32第四節 混合性酸堿平衡紊亂/33一、雙重性酸堿平衡紊亂/33二、三重性酸堿平衡紊亂/34第四章 缺氧/37**節 常用的血氧指標及其意義/38一、血氧分壓/38二、血氧容量/38三、血氧含量/38四、血紅蛋白氧飽和度/38第二節 缺氧的類型、原因和發病機制/39一、低張性缺氧/39二、血液性缺氧/40三、循環性缺氧/41四、組織性缺氧/42第三節 缺氧對機體的影響/43一、呼吸系統的變化/43二、循環系統的變化/44三、血液系統的變化/45四、中樞神經系統的變化/45五、組織細胞的變化/45第四節 缺氧治療的病理生理基礎/46第五章 發熱/50**節 概述/51第二節 病因和發病機制/51一、發熱激活物/51二、內生致熱原/52三、發熱時的體溫調節機制/53第三節 機體代謝與功能改變/55一、物質代謝的改變/55二、生理功能改變/55三、防御功能改變/56第四節 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56一、治療原發病/56二、退熱/56第六章 細胞凋亡與疾病/60**節 凋亡的概述/61一、凋亡的概念/61二、凋亡的作用/61三、凋亡與壞死的區別/61四、新的細胞死亡形式/62第二節 凋亡的特征/62一、凋亡的形態學改變/62二、凋亡的生化特征/62第三節 凋亡的過程及機制/63一、凋亡的誘導途徑/63二、凋亡執行/64第四節 細胞凋亡與疾病/64一、凋亡過度相關疾病/64二、凋亡減弱相關疾病/65第五節 凋亡在疾病防治中的意義/66一、促進細胞凋亡方法/66二、抑制細胞凋亡方法/66第七章 應激/68**節 概述/69一、應激的概念/69二、應激原/69第二節 應激的基本反應/69一、神經內分泌反應/70二、急性期反應/72三、細胞反應/72第三節 機體代謝和功能變化/73一、代謝變化/73二、功能變化/74第四節 應激與疾病/75一、全身適應綜合征/75二、應激性潰瘍/75三、高血壓/76四、創傷后應激障礙/76第五節 防治應激相關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礎/76第八章 休克/79**節 概述/80第二節 病因與分類/80一、休克的病因/80二、休克的分類/81第三節 休克發展過程及機制/82一、休克代償期/82二、休克進展期/83三、休克難治期/84第四節 休克對機體的影響/85一、對細胞的影響/85二、各器官系統的功能變化/85第五節 休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87一、病因學防治/87二、發病學治療/87三、支持與保護療法/87第九章 彌散性血管內凝血/91**節 概述/92一、機體的止血、凝血功能/92二、機體的抗凝血功能/93三、血管內皮細胞在凝血、抗凝血及纖溶過程中的作用/94第二節 DIC的病因和發病機制/94一、DIC的病因/94二、DIC的發生機制/95第三節 影響DIC發生發展的因素/96一、單核吞噬細胞系統功能受損/96二、肝功能嚴重障礙/96三、血液高凝狀態/96四、微循環障礙/96第四節 DIC的分期和分型/96一、分期/96二、分型/97第五節 DIC的功能代謝變化/97一、出血/97二、器官功能障礙/98三、休克/98四、貧血/99第六節 DIC診斷和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99一、DIC診斷的病理生理學基礎/99二、DIC防治的病理生理學基礎/99第十章 缺血-再灌注損傷/101**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原因及影響因素/102一、常見原因/102二、影響因素/102第二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機制/102飛自由基損傷作用/102二、鈣超載/104三、白細胞損傷作用/106四、微循環障礙/106第三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時機體的功能、代謝變化/107一、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107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107三、肺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108四、腸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108五、腎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108六、肝缺血-再灌注損傷的變化/108七、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損傷變化/108第四節 缺血-再灌注損傷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108第十一章 心力衰竭/111**節 心力衰竭的病因、誘因與分類/113一、心力衰竭的病因/113二、心力衰竭的誘因/113三、心力衰竭的分類/114第二節 心功能受損時機體的代償適應機制/115一、Frank-Starling機制/115二、神經體液機制/115三、心室重塑/116第三節 心力衰竭的發病機制/116一、心肌收縮性減弱/117二、心室舒張功能障礙/119三、心臟各部分舒縮活動不協調/119第四節 心力衰竭臨床表現的病理生理基礎/120一、心排血量減少/120二、靜脈淤血/121第五節 心力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122一、病因學治療/122二、干預神經體液機制的過度激活,抑制心室重塑/122三、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123四、改善心肌的收縮和舒張性能/123五、心臟移植/123第十二章 呼吸衰竭/126**節 原因和發病機制/127一、肺通氣功能障礙/127二、肺換氣功能障礙/129第二節 機體功能和代謝變化/130一、酸堿平衡紊亂/131二、呼吸系統變化/131三、循環系統變化/131四、中樞神經系統變化/132五、腎功能變化/132六、胃腸變化/132第三節 呼吸衰竭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133一、防止和去除呼吸衰竭的病因/133二、提高PaO2/133三、降低PaCO2/133四、改善內環境及重要器官的功能/133第十三章 肝性腦病/136**節 肝功能不全概述/137一、肝功能不全的概念和分類/137二、肝臟疾病的常見病因和機制/137三、肝功能不全表現/138第二節 肝性腦病概念、分類與分期/139一、概念/139二、分類/139三、分期/140第三節 肝性腦病的發病機制/140一、氨中毒學說/140二、假性神經遞質學說/142三、血漿氨基酸失衡學說/142四、7氨基丁酸學說/143五、其他神經毒質在肝性腦病發病中的作用/144六、肝性腦病的常見誘因/144第四節 防治肝性腦病的病理生理基礎/145一、防止誘因/145二、降低血氨/145三、其他治療措施/145四、肝移植/145第十四章 腎功能衰竭/148**節 腎功能衰竭的基本發病環節/149一、腎小球濾過功能障礙/149二、腎小管功能障礙/149三、腎臟內分泌功能障礙/150第二節 急性腎功能衰竭/151一、分類和原因/151二、發病機制/151三、功能代謝變化/152四、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礎/153第三節 慢性腎功能衰竭/154一、原因/154二、發展過程/154三、發病機制/154四、功能代謝變化/155五、防治原則/157第四節 尿毒癥/157一、尿毒癥毒素/157二、尿毒癥時的功能代謝變化/158三、防治原則/159參考答案/161參考文獻/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