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水清土潤-江南民俗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091962
- 條形碼:9787208091962 ; 978-7-208-09196-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水清土潤-江南民俗 本書特色
本書以學術研究為底氣,但不以研究性論文為形式,用通俗的介紹性或記者報道式的敘述文字為主體,介紹具有江南特色的民俗文化事象,探尋江南民間生活文化的源頭和由來。
本書融匯了當代人文社會學科*新研究、民俗發展演變與創新成果和民眾關注熱點,從“文化”的視角對江南民俗做了周詳而細密的考察闡述,立意新穎而富有創見,內容翔實而精彩迭現。
水清土潤-江南民俗 內容簡介
本書融匯了當代人文社會學科*新研究、民俗發展演變與創新成果和民眾關注熱點,從“文化”的視角對江南民俗作了周詳而細密的考察闡述,立意新穎而富有創見,內容翔實而精彩迭現:由于江南民俗千頭萬緒,編著者匠心獨運,通過精密構思,巧妙安排,凸顯主線,削去枝蔓,在有限的篇幅中提綱契領地囊括江南地區*典型、*富特色的民俗事象,并予以充分地展示,給人以深刻的“江南印象”。本書以古代文獻、近現代調查報告以及通過田野作業法獲得的**手資料為根基,勾勒江南民俗特點,厘清江南民俗文化發展脈絡,發掘已經湮滅的江南民俗文化資源;從飲食、禮儀、節令、娛樂、民間工藝、審美風俗乃至祈福禁忌等方面分門別類地對民俗的源流和演變作饒有價值的詮釋和考訂,探索其深厚底蘊,分析論述其歷史流變,頗多新穎而富有意味的見解。行文生動流暢,民俗事象的細節描述鮮活有趣,遣詞造句既曉暢明白,又頗具文采。讀者在獲得江南居民日常生活的文化與審美觀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江南文化特有的“審美-詩性”本質。
水清土潤-江南民俗 目錄
前言 江南民俗與人文積淀
一、“去越從吳過,吳疆與越連”——“江南”行政地理與古今表述
二、“能不憶江南”——研究江南民俗的文化視角
三、“一曲溪流一曲煙”——江南民俗中的水文化
四、“小橋、流水、人家”——江南民眾的衣食住行
“飯稻羹魚”的飲食習尚
“桑麻遍野”而衣被天下
“粉墻黛瓦”的民居特色
“舟楫代步”與百姓出行
五、“山澤多藏育,風土清且嘉”——江南民俗余論
**章 魚米之鄉與飲食風氣
一、魚米之鄉與“稻米情結”
二、稻米食品與歲時食點
春餅與油鐓 元寶糕團 圓子 青團 酒釀
水清土潤-江南民俗 節選
《水清土潤》融匯了當代人文社會學科*新研究、民俗發展演變與創新成果和民眾關注熱點,從“文化”的視角對江南民俗作了周詳而細密的考察闡述,立意新穎而富有創見,內容翔實而精彩迭現:由于江南民俗千頭萬緒,編著者匠心獨運,通過精密構思,巧妙安排,凸顯主線,削去枝蔓,在有限的篇幅中提綱契領地囊括江南地區*典型、*富特色的民俗事象,并予以充分地展示,給人以深刻的“江南印象”。《水清土潤》以古代文獻、近現代調查報告以及通過田野作業法獲得的**手資料為根基,勾勒江南民俗特點,厘清江南民俗文化發展脈絡,發掘已經湮滅的江南民俗文化資源;從飲食、禮儀、節令、娛樂、民間工藝、審美風俗乃至祈福禁忌等方面分門別類地對民俗的源流和演變作饒有價值的詮釋和考訂,探索其深厚底蘊,分析論述其歷史流變,頗多新穎而富有意味的見解。行文生動流暢,民俗事象的細節描述鮮活有趣,遣詞造句既曉暢明白,又頗具文采。讀者在獲得江南居民日常生活的文化與審美觀照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江南文化特有的“審美一詩性”本質。
水清土潤-江南民俗 相關資料
插圖:作為潔凈的象征,在形容純凈的時候我們也常常會想到水。坊間常常有“以水為凈”的說法,文人騷客則在修辭中常常用水的清澈、透明來形容人品的清純。水在這里無疑是潔凈的象征:潔凈的水,總給人帶來一種安寧、純凈和祥和之感,帶來一片純潔、安詳、柔靜的溫情。幾千年以來,水成了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的審美。陰柔,潔靜,從而達到極致的陰柔之美。構成江南主要屬地的江浙上海一帶,原屬吳越文化地區,可以說,從史前時期開始直到近代,江南一帶的民眾利用自然水源和人工修建,形成了一個以長江三角洲為中心的,包含今江、浙、皖、贛在內的水網系統,它為養育江南地區的人民,促進經濟發展,繁榮江南文化起到十分重要的積極作用。
- >
莉莉和章魚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經典常談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