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279863
- 條形碼:9787811279863 ; 978-7-81127-986-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 本書特色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是由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 目錄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 節選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內容簡介:香港回歸祖國,促使香港、內地文化藝術界的交流合作異常頻繁活躍。適逢新舊世紀交接良時,香港亞洲電視臺-9曾在電視連續劇《三國演義》中扮演劉備的表演藝術家孫彥軍集思創建一所新型的演藝學院。擬建成的學院將是一所圍繞電視生產開設各相關藝術與技術專業的綜合職業高校,突出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并以成品教學的理念使教學與生產緊密相銜、高度結合;師資配置上則采取聘邀有豐富創作9藝術生產經驗的專家藝術家和專業藝術教育家結合的方式,突出雙師型特點。曾在中戲、上戲、北電、北廣、軍藝、吉藝等校工作過的資深教育家和來自北影、長影、珠影、峨影、中央-9地方電視臺、青藝、實驗、上海、哈爾濱、廣州等話劇院、團的藝術家們紛紛加盟辦學。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 相關資料
插圖:談到化裝造型藝術,往往會讓我們聯想起人類文化由原始樸素的歌唱、舞蹈、音樂發展到戲劇階段。為了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性格更為突出,便產生了面具造型與化裝造型。化裝造型藝術,伴隨著戲曲、戲劇的不斷發展而發展,從八百多年前宋代的南戲至元朝的雜劇,再延續到近代的京劇和其他地方戲曲,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化裝造型也在這些藝術相互交融的過程中得到不斷的發展與提高。以京劇為代表的程式化的表演與藝術夸張,強化人物個性的化裝造型,特別是對生、旦、凈、末、丑不同行當充分運用紅、綠、蘭、黃、白、黑等顏色,對劇情中人物典型化的臉譜勾畫,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獨特造型藝術表現形式。中國近代新興戲劇的產生由文明戲發展至現代話劇,在化裝造型上較之戲曲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即在放棄臉譜化的同時又強調了生活的真實造型。但由于受舞臺的限制與觀眾之間距離差異,化裝造型仍要以夸張的手法、濃烈的色彩去表現塑造人物,以滿足觀眾視覺欣賞習慣的要求。20世紀初電影傳人中國,它是繼戲曲、話劇后又一重要的視覺藝術形式。被稱之為文學、戲劇、攝影、美術、建筑、音樂的綜合藝術,又是以人表演為主體的視聽藝術。因而更促進了人物造型化裝藝術的發展,使其在以現實主義表演領域中獲得重要地位。當觀眾看到銀幕上的人物形象不真實后,就會失去對人物的信任和欣賞興趣,由此可見化裝造型在影視中的須臾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化裝造型與實操技巧 作者簡介
李金祥,1956年6月21日出生于北京。現任中國電影集團藝術創作中心化裝造型部高級化裝師。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化裝委員會會員。1978年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同年分配到北京電影制片廠化裝造型工作室(現中國電影集團藝術創作中心)。2007年應聘于廣東亞視演藝職業學院電視制作系化裝造型專業任主講教師。主要影視作品:電影:《垂簾聽政·火燒圓明園》、《木棉袈裟》、《七品芝麻官》、《徐九經升官記》、《陳毅出山》、《丹心譜》等。電視劇: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大唐情史》、二十集電視連續劇《隋唐演義》、三十集電視連續劇《包公生死劫》、二十五集電視連續劇《孫武》、二十集電視連續劇《死水微瀾》、二十集電視連續劇《朱元璋》、八十四集電視連續副《三國演義》等。《三國演義》獲1995年廣電部長篇電視劇飛天獎,最佳美術獎(化裝獎)。
- >
煙與鏡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