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長江自有后來人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2561267
- 條形碼:9787802561267 ; 978-7-80256-126-7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長江自有后來人 目錄
長江自有后來人 節(jié)選
《長江自有后來人(第2輯)》內容簡介:范長江新聞獎,是以中國杰出的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的名字設立的新聞獎。范長江曾經擔任新華通訊社總編輯、人民日報社社長,他還是中國記協(xié)的前身——1937年成立的“中國青年記者協(xié)會”的發(fā)起人和領導人之一,范長江是中國新聞界著名的杰出代表。范長江新聞獎是中國記協(xié)主辦的全國中青年記者的優(yōu)秀成果*高榮譽獎,也是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準常設的全國性新聞獎。《長江自有后來人(第2輯)》集納了從第6屆到第10屆范長江新聞獎獲得者的新聞生涯以及他們的代表作品。
長江自有后來人 相關資料
插圖:內江,又名甜城,位于天府之國的東南部,坐落在美麗富饒的沱江之濱。它東連重慶,西接成都,南扼自貢,北通遂寧。清清的沱江,穿城而過。沱江是四川一條與眾不同的大河。它有三個源頭,東源為綿遠河,源自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茂縣的茶坪山,南流經過綿竹市,再向東南,流經德陽、廣漢;中源為石亭江,源自茂縣九頂山的南麓,沿什邡和綿竹的邊界南流,流經廣漢,在金堂境內匯入東源;西源出自彭州市北茶坪山南麓。一般認為,東源是沱江的正源。三源在金堂縣趙家渡匯合后成為沱江的干流。另外,沱江與岷江水網交錯其間,流域并無鮮明的界限,沱江里也流淌著岷江之水。所以,沱江不像其他河流那樣涇渭分明,它是一條混血的大河。沱江和長江一樣,也有三峽,第一峽為金堂峽,全長13公里,右岸是炮臺山,左岸是云頂山。南宋末年,四川人為抗擊元軍入侵,在長江支流險要處修筑城堡,保護自己。現(xiàn)在云頂山上就有當時修的云頂石城。第二峽為月亮峽,從資中的登瀛巖到歸德,全長21公里。這里山巖陡立,氣勢不凡。第三峽為青山峽,在富順縣安溪鎮(zhèn)境內,兩岸的金錢山和青山嶺原本為同一山脈,卻被沱江攔腰切斷。據(jù)說,明朝時建文帝曾流落到這里,并在金錢寺出家為僧。沱江全長712公里,流域面積3.29萬平方公里,它像一條澄清的碧帶,拴系著成都、德陽、內江、自貢、瀘州等眾多大中城市,慷慨無私地養(yǎng)育著兩岸人民。田家鎮(zhèn)趙家壩,是一個風景秀麗的村子,它位于沱江流域中部,內江東興區(qū)境內。周圍有荷塘、稻田、小山。荷塘里荷葉飄香,稻田里禾苗青青,山坡上松杉挺秀,這個村莊美麗得仿佛是一幅明媚碧翠的水墨畫。1909年,范長江就出生在這個靜美的村子里。范長江故居坐落在兩個荷塘的深處,開門見荷,清香溢人。這一片青山秀水,似乎永遠在范長江的筆墨里,在張大千的畫里,在人們的遐想里……是的,沒有這山水毓秀人杰地靈的故里,怎么能孕育出范長江這位偉大的新聞巨子呢?2006年,經中央辦公廳批準,范長江故居開始修復,經過3年的時間,故居修復工作已經竣工。故居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再現(xiàn)了故居的原貌。內江的同志告訴我,長江故居的立柱橫梁等主要木料,都是故居原來的木料,經過百年的風雨滄桑,那木料居然沒有腐朽,沒被蟲蛀,依然是那樣挺拔堅硬,這多么像范長江那偉大的精神品格,泰山壓頂般的壓力并沒有把它摧垮壓碎。范長江的人生正是如此,他的一生,折射出中國險惡的風風雨雨,擾擾攘攘,愛愛仇仇,熙熙戚戚。他一手揮劍,一手運筆,有戰(zhàn)士的堅毅、書生的執(zhí)著,有對人生的熱忱、豁達與大度。一代典型,光耀千秋。長江最可貴的,是他追求真理并傳播真理的精神,在黑暗如磐的時代,作為記者,他是中國第一個向苦難的勞苦大眾傳播了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的真理;只有跟定工農紅軍,中國才有希望。今天的長江故里,歷經滄桑的山山水水又忠實地迎來了風雨后的朝陽,宅后松杉的老枝新條也煥發(fā)出青春的光彩,火紅的石榴花雖是花期最晚,今天落英也都逝去,卻留下了碧綠豐潤的果實,想必秋實又是榴紅壓枝頭呢!內江市東興區(qū)區(qū)委書記潘梅說,由于范長江故居的修復,“用好長江名牌,建好長江家鄉(xiāng)”新的一頁已經翻開。圍繞長江故居,周邊規(guī)劃了總面積為1萬畝地長江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園,園區(qū)產業(yè)規(guī)劃分為八大板塊,包括:水產養(yǎng)殖、設施蔬菜、糧油示范、林果示范、特色畜禽、花卉苗木、濕地農業(yè)與觀光農業(yè)等等。他們將以水產養(yǎng)殖和設施蔬菜為主導產業(yè),以長江故居為載體的文化資源,作為紅色觀光旅游的主要內容,目標是打造一個以名人效應、紅色旅游文化與生態(tài)觀光農業(yè)相結合,集旅游、觀光、休閑、農商貿、產業(yè)發(fā)展于一體的現(xiàn)代農業(yè)經濟園區(qū)。潘梅告訴我,園區(qū)以范長江故居為中心,建立范長江紀念館。沿范長江故居兩邊的小青龍河右岸向北建設一條長江文化長廊,與范長江紀念館呼應配套。從長江故居與內高路的連線為基礎,建設一條“長江街”;從內高路邊的水塘小青龍河建設一條居民街。并依托小青龍河和內高路的有利地勢,建設濱水景觀帶,打造園區(qū)休閑觀光和特色餐飲娛樂等服務業(yè)。內江是產糖之鄉(xiāng),過去,這里甘蔗遍地。在長江少年時期,由于帝國主義的經濟侵略,加以軍閥混戰(zhàn),統(tǒng)治者腐敗貪婪,農村經濟日益破產。趙家壩也漸漸衰敗。村子里姓趙的很多人不得不外出謀生。范氏家業(yè),也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景氣而日趨沒落。長江研究專家方蒙說,長江幼年時,由祖父啟蒙,后到離家七里以外的田家場讀小學,中午來不及回家吃飯,便自帶砂鍋、米、菜,用沿途撿來的柴火,自己燒飯。學費書本費是他母親織麻紡線等副業(yè)勞動的積累。母親對他的教育影響很深。有一個趕場天,母親拿出自己制作的掛面,要他到墟場上去賣。長江不去,母親教育他說,出售自己勞動所得,不是什么恥辱,應當從小養(yǎng)成自食其力、勤勞奮發(fā)的精神。這使年少的長江很受觸動。長江少年時沒有穿過新衣服,都是大人的舊衣服改的,也沒有買過鞋,都是母親做的。后來,長江經常把這些事講給年輕人聽,希望青年人養(yǎng)成自己動手、勤勞刻苦的習慣。而今日的趙家壩農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在趙家壩人民的勤勞奮斗下,正呈現(xiàn)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經濟發(fā)展,人民幸福,社會安定。我想,在十年浩劫中,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無故迫害含冤死去的長江,如果死而有知,目睹故鄉(xiāng)的變化,他該是何等的欣慰啊。長江先生,你奔波一生,筆耕一生,操勞一生,你累了,你的英魂應該回到故鄉(xiāng)歇息一時了,故鄉(xiāng)想念你。離開長江故里,我們來到內江一中參觀,這里曾是范長江的母校。1923年秋天,長江小學畢業(yè)后,考入內江縣立中學。那時的內江街頭熙熙攘攘,房屋依山而筑,街道蜿蜒起伏,使長江感到新奇。這時他取名范睦,號希天。他所讀的第16班,人數(shù)最多,大部分學生來自鄉(xiāng)鎮(zhèn),數(shù)理化基礎較差,有的學生年齡較大。范長江當年十三歲,是年齡最小的一個。新的環(huán)境,有著新的吸引力,他對學校的每一門課程,幾乎都感興趣。在課堂上認真聽講,在課外抓緊復習。當?shù)谝粚W期結束時,他的成績一般,并不優(yōu)秀。這主要是因為他基礎較差,特別是英語和數(shù)理化等課程。長江認為,他辜負了母親的期望,心情十分不安。第二學期,長江更加勤奮努力,他除了在課內課外認真聽講復習外,還在夜里躲過學監(jiān)的巡查,開夜車讀書。他用舊墨水瓶,自制了小油燈。有幾次,被學監(jiān)查出來受到警告。勤奮不負有心人,學期終了時,他成績優(yōu)秀,名列前三名,引起了同學們的刮目相看。這時的范長江,在同學中的印象,是一個埋頭讀書的好學生。長江不僅學習成績好,體育成績也好。他對踢足球有極大的興趣。他用“氣鼓柑”當球踢,把腳趾踢腫了,仍然頑強練習,后來成為球隊的前鋒隊員。他的這種鍥而不舍的精神,深得同學們敬愛,于是給他贈了一個諢號,叫“金剛鉆”。1925年,上海爆發(fā)了“五卅”慘案,廣州發(fā)生了“沙基”慘案,四川萬縣發(fā)生了“九五”慘案。消息傳來,震撼著青年的心靈,平靜的校園生活,掀起了洶涌波瀾。課堂已不能再吸引長江的注意力了。他的視線轉移到民族的命運上。在內江中學組織的各種討論時事政治的談話會上,長江積極發(fā)言,表達了他對國家、民族前途的擔心和關注,由于他平時閱讀了大量的革命報刊,他對于形勢的分析有理有據(jù),令人信服。通過談話會的討論發(fā)言,也鍛煉了長江的辯論、演講的口才,這為他日后成為著名記者無疑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長江漸漸認識到,課堂功課的學習,所得到的是科學文化知識,而時事政治的討論學習,卻能了解反帝救國的道理。他認為一個有出息的青年,應當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為己任。1925年秋天,霧漫漫,水悠悠,一只帆影,離開內江縣城,沿著沱江順流而下。年輕的范長江站在船頭,懷著急切的心情,辭別故鄉(xiāng),投身到中國革命的滾滾洪流之中,有如長江匯入東海一樣,他的生命由此掀起呼嘯奔騰的一頁。內江一中,因是長江的母校而感到光榮。學校秉承“立范勵志,滋情益慧”的辦學思想和“立長江為范,蓄日月之情”的校訓,發(fā)揚杰出校友范長江“憂國憂民、振興中華,求真求實、敢為人先,推陳出新、與時俱進”的“長江精神”,依靠一支敢于管、善于管、管得嚴、管得細的干部管理隊伍,以“錘煉學生意志品質,完善學生人格修養(yǎng)”為德育核心,以“教師的優(yōu)劣,業(yè)績說了算;教師的去留,學生說了算”為教師評價標準,抓制度的科學性、實效性,抓管理的精細化,形成了一流的校風,在內江市率先獲得了“四川省校風示范學校”的殊榮。迄今,內江一中已為國家培養(yǎng)3萬多名各類建設人才。如今,長江的高大塑像,就坐落在校園的松柏叢中,“立長江為范”已成為內江學子的心聲和信念。長江,當記者,是從學生時代開始的,畢業(yè)后,他順理成章,踏上新聞之途。范長江做學生記者的經驗不僅使母校認識了學生時代的長江是怎樣成長的,而且為內江一中如何培養(yǎng)社會有用的人才,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朝聞道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唐代進士錄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