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巴東舊縣坪-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乙種第十五號-上下冊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282477
- 條形碼:9787030282477 ; 978-7-03-028247-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巴東舊縣坪-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乙種第十五號-上下冊 本書特色
《巴東舊縣坪(套裝上下冊)》: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乙種第15號
巴東舊縣坪-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乙種第十五號-上下冊 目錄
巴東舊縣坪-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乙種第十五號-上下冊 節選
《巴東舊縣坪(套裝上下冊)》全面、系統地介紹了湖北省巴東舊縣坪遺址2001.2003年的發掘成果,展示了巴東舊縣坪遺址東周、兩漢、六朝、隋唐五代、兩宋、明清等時期的地層、遺跡、遺物等文化遺存的面貌,涉及考古學、歷史學、城市史、建筑學等學科,理清了巴東舊縣坪遺址的考古學文化發展脈絡,找到了六朝梁歸鄉縣、信陵郡、北周樂鄉縣都處在巴東舊縣坪遺址的考古學證據,解決了這一長期困惑史學界的難題。尤為重要的是,完整地揭示出兩宋巴東縣治遺跡,其布局保存完好,出土遺物豐富,時代風格突出,為研究中國城市規劃史、建筑史、宋代政治、經濟、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考古學材料。巴東舊縣坪遺址由于考古成果學術意義重大,人選2002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巴東舊縣坪(套裝上下冊)》可供從事考古學、歷史學、城市建筑學、美學、陶瓷收藏及相關學科的科研、教學人員閱讀、參考。
巴東舊縣坪-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乙種第十五號-上下冊 相關資料
插圖:加發掘工作的有武漢大學的王然、王克陵、徐承泰、熊躍泉老師,以及博士生丁蘭、黃尚明,碩士生張繼華、袁艷玲、張莉清、樂新珍和2000級本科生傅玥、周利寧、邵棟、高旭旌、蔣維、蔣白浪,98級本科生王錚。由王然擔任領隊。通過此次發掘,得知舊縣坪遺址包含了從周代到明清各個時期的文化堆積,特別是了解到了舊縣坪遺址是一處多時期古代縣城所在地,宋代廢棄后,地表上已無太多的建筑,所以遺存保存情況好,尤其是宋代巴東縣城遺跡保存十分完整,給我們大規模全面揭示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具有重大的學術研究價值,引起國家文物局、湖北省文物局三峽辦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受三峽工程時間影響,舊縣坪遺址考古搶救發掘工作的時間特別緊、任務十分重。因此,從2002年初起,湖北省文物局三峽辦安排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參加舊縣坪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2002-2003年,武漢大學同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兩年內對舊縣坪遺址再次進行持續不間斷的發掘。完成發掘面積20875平方米。此次發掘由武漢大學的王然和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鄧輝擔任領隊。參加人員有武漢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學系的部分師生和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劉森淼、陳艷、王浩以及各地縣博物館的一批業務骨干。2003年秋,三峽一期蓄水工程完成,江水水位線達到135米,淹沒了遺址的大部分。為了全面地揭示遺址的整體布局,根據湖北省文物局三峽辦的安排,武漢大學考古與博物館學系和武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再度對舊縣坪遺址135米水位線上遺址殘存的部分進行搶救[生發掘,發掘面積為2500平方米。從2001年至2003年,我們對舊縣坪遺址的主體部位進行了全面揭示,考古發掘的總面積達到28875平方米(圖二,1;彩版二)。
- >
莉莉和章魚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姑媽的寶刀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