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55567
- 條形碼:9787532555567 ; 978-7-5325-5556-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本書特色
推薦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繁體豎排版)》是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br〉再次輯校完畢,了卻平生一樁心愿。回首近廿年的輯校歷程,往事如煙。卻縈系難忘。
一九八四年,吳敬梓逝世三二。周年之際,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儒林外史研究資料》和《儒林外史會校會評本》二書。是年冬,在南京舉行全國吳敬梓《儒林外史》學術討論會,成立中國《儒林外史》學會,承同道厚愛,推選我為副會長兼秘書長。
一九八一年,籌辦畢紀念吳敬梓誕生280周年學術討論會,我就一頭扎到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各大圖書館中。那時訪書比現在容易得多,各館收藏的珍貴《儒林外史》版本和資料悉數無私地借我觀覽。而且,在北京圖書館等館同志的幫助下,異地、異館的珍本我還能擺在一起比勘,這纔能發現:原來清江浦注禮閣本、藝古堂本都是臥閑草堂本的復印本,原來「群玉齋本氣「蘇州書局本,實是同一版刻不同版次的印本等等。這纔澄清了《儒林外史》版本史上的許多懸案。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內容簡介
《儒林外史》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書中描寫了近二百名各式人物,生動表現了封建社會后期科舉制度下知識分子及官紳的活動和精神面貌,歷來受到讀者的喜愛和學界的重視。李漢秋先生積數十年之功,匯集十種清末以來對此書的評點,融于一書,加以標點、校勘,既便于讀者理解,增添閱讀樂趣,又便于學者進行各方面研究。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目錄
第四十三回 野羊塘將軍大戰 歌舞地酋長劫營
第四十四回 湯總鎮成功歸故鄉 余明經把酒問葬事
第四十五回 敦友誼代兄受過 講堪輿回 家葬親
第四十六回 三山門賢人餞別 五河縣勢利熏心
第四十七回 虞秀才重修玄武閣 方鹽商大鬧節孝祠
第四十八回 徽州府烈婦殉夫 泰伯祠遣賢感舊
第四十九回 翰林高談龍虎榜土霄冒占鳳凰池
第五十回 假官員當街出丑 真義氣代友求名
第五十一回 少婦騙人折風月 壯士高興試官刑
第五十二回 比武藝公子慯身毀廳堂英雄討債
第五十三回 國公府雪夜留賓 來寅樓燈花驚夢
第五十四回 病佳人青樓算命 呆名士妓館獻詩
第五十五回 添四客述往思來 彈一曲高山流水
第五十六回 神宗下詔旌賢 劉尚書奉旨承祭
附錄各本序跋題識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節選
臥枰氏兩公子,因不能早年中進士、入詞林,激成一肚子牢騷,是其本源受病處。狂言發于蘧太守之前,太守遂正色以拒之;不意窮鄉之中,乃有不識字之村父,其見解竟與己之見解同,雖欲不以為知言烏可得已?一細叩之,而始知索解者別有人在。此時即有百口稱說楊執中為不通之老阿呆,亦不能疏兩公子納交之殷也。黃砰妙編真故執中愈不來,而公子想慕執中之心愈濃愈確。其中如看門之老嫗、賣菱之童子,無心點逗,若離若合,筆墨之外,逸韻橫生。
冒姓打船家一段,與上文吩咐晉爵贖楊執中一段,兩兩對勘,纔夾出真鄉紳身份,非如嚴貢老三;時時要寫帖子,究竟不曾輿湯父母謀面者比。且文字*嫌直率,假使兩公子駕一葉之扁舟,走到新市鎮,便會見楊執中,路上一些事也沒有土且非時下小說庸俗不堪之筆墨?有何趣味乎!
黃枰予*喜與樸誠野老閑談,其無知處,可笑;其無知而似有知處,則又可敬。蓋野老無功名之念,無富貴之想,多收十斗麥則泰然自足矣。且樸誠者機械多直率,尚有古風。與其輿世俗人談,無寧與野老談。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相關資料
驢眼看看燈籠上的字!黃評,要他看燈籠,便顯出假,來船是那家的船?」齊評,絕倒。船家道:「你燈上掛著相府,我知道你是那個宰相家?」齊評,此船家口角亦尖。天一、二評:全沒氣力。那些人道:「瞎眼的死囚!湖州除了婁府還有第二個宰相?」船家道:「婁府·罷了!是那一位老爺?苧評。全沒氣力那船上道:「我們是婁三老爺裝租米的船,誰人不曉得?這狗攮的,再回嘴,拿繩子來把他拴在船頭上,明日回過三老爺,拿帖子送到縣里,且打幾十板子再講!」船家道:「婁三老爺現在我船上,你那裹又有個婁三老爺出來了?」黃評,原因船上有真貨,所以冰冷對封他。天一評。船上偏有此實貨,有恃無恐。天二評:應答云:婁三老爺在此,你要回就來回。
儒林外史匯校匯評本 作者簡介
吳敬梓 (1701~1754年),清代最偉大的小說家之一。字敏軒,號粒民,因家有“文木山房”,所以晚年自稱“文木老人”,又因自家鄉安徽全椒移至江蘇南京秦淮河畔,故又稱“秦淮寓客”。(現存吳敬梓手寫《蘭亭敘》中蓋有印章:“全椒吳敬梓號粒民印”),清代小說家,漢族,安徽全椒人。吳敬梓生于清圣祖康熙四十年,卒于高宗乾隆十九年,享年五十四歲(一生54年,在全椒23年,在贛榆10年,在南京21年)。幼即穎異,善記誦。稍長,補官學弟子員。尤精《文選》,賦援筆立成。不善治生,性豪邁,不數年,舊產揮霍俱盡,時或至于絕糧。雍正十三年(公元一七三五年),巡撫趙國轔舉以應“博學鴻詞”,不赴(參加了學院,撫院及督院三級地方考試,因病未赴廷試)。移家金陵,為文壇盟主。又集同志建先賢祠于雨花山麓,祀泰伯以下二百三十人。資不足,售所居屋以成之,家因益貧。晚年,自號文木老人,客揚州,尤落拓縱酒。后卒于客中。
- >
推拿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月亮虎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