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114885
- 條形碼:9787121114885 ; 978-7-121-11488-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 本書特色
《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普通高等教育機械類“十二五”規劃系列教材
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 目錄
第1章 Pro/ENGINEER基礎(1)1.1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安裝(1)1.1.1 安裝設置(1)1.1.2 許可證的安裝(3)1.1.3 安裝Pro/ENGINEER(4)1.1.4 軟件補丁的添加(5)1.2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運行(6)1.2.1 啟動(6)1.2.2 退出(6)1.3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主界面(7)1.4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的菜單欄(8)1.4.1 文件(9)1.4.2 編輯(12)1.4.3 視圖(13)1.4.4 插入(13)1.4.5 分析(13)1.4.6 信息(13)1.4.7 應用程序(14)1.4.8 工具(14)1.4.9 窗口(14)1.4.10 幫助(14)1.5 模型顯示及視圖控制(14)1.5.1 模型顯示形式(14)1.5.2 模型顯示的控制(16)1.5.3 三鍵鼠標的基本操作(17)1.5.4 模型視角的設置(17)1.6 Pro/ENGINEER Wildfire 4.0系統環境的設置(19)1.6.1 環境參數的配置(19)1.6.2 環境配置參數的加載(20)1.7 習題(20)第2章 繪制二維草圖(21)2.1 二維草圖繪制的命令(21)2.1.1 二維草圖繪制的工作界面(21)2.1.2 草圖繪制的選項(21)2.1.3 草繪命令工具欄(23)2.2 繪制幾何草圖(25)2.2.1 繪制點(25)2.2.2 繪制直線(25)2.2.3 繪制矩形(26)2.2.4 繪制圓(26)2.2.5 繪制圓弧(27)2.2.6 繪制圓角(29)2.2.7 繪制樣條曲線(29)2.2.8 文本(30)2.3 編輯幾何草圖(31)2.3.1 選取圖元(31)2.3.2 修改與移動尺寸(32)2.3.3 復制圖元(32)2.3.4 鏡像圖元(32)2.3.5 修剪圖元(33)2.3.6 旋轉與縮放(34)2.3.7 編輯圖元的線樣式與顏色(34)2.4 尺寸標注(35)2.4.1 標注線性尺寸(35)2.4.2 標注徑向尺寸(37)2.4.3 標注角度尺寸(38)2.4.4 標注周長尺寸(40)2.4.5 標注基線尺寸(40)2.5 圖元尺寸操作(40)2.5.1 尺寸修改(40)2.5.2 尺寸強化(41)2.5.3 尺寸鎖定(41)2.5.4 刪除尺寸(41)2.6 幾何約束的設置(41)2.6.1 幾何約束種類(41)2.6.2 刪除約束(44)2.6.3 解決過度約束(44)2.7 草繪調色板的使用(45)2.8 草繪實例(45)2.9 習題(47)第3章 實體零件建模(49)3.1 基準特征(49)3.1.1 基準特征的類型和設置(49)3.1.2 基準點(51)3.1.3 基準平面(54)3.1.4 基準軸(56)3.1.5 基準曲線(58)3.1.6 坐標系(60)3.1.7 練習題(62)3.2 基礎實體特征建模(62)3.2.1 拉伸特征(62)3.2.2 旋轉特征(67)3.2.3 基本掃描特征(71)3.2.4 螺旋掃描特征(76)3.2.5 混合特征(79)3.2.6 基礎實體建模綜合范例(87)3.3 工程特征建模(90)3.3.1 孔特征建模(90)3.3.2 殼特征建模(99)3.3.3 筋特征建模(100)3.3.4 拔模特征建模(101)3.3.5 倒圓角特征建模(104)3.3.6 倒角特征建模(109)3.3.7 工程特征建模綜合實例(114)3.4 特征的操作與編輯(117)3.4.1 特征修改(117)3.4.2 特征鏡像(119)3.4.3 特征陣列(120)3.4.4 特征復制(132)3.4.5 復制、粘貼與選擇性粘貼(137)3.4.6 特征的隱含與恢復(138)3.4.7 特征重定義(139)3.4.8 特征重新排序(140)3.4.9 編輯參照(142)3.4.10 綜合范例(143)3.5 習題(146)第4章 曲面特征建模(152)4.1 曲面特征概述(152)4.1.1 曲面的定義(152)4.1.2 曲面邊線顏色的類型(152)4.1.3 曲面網格顯示的設置(152)4.2 曲面創建(153)4.2.1 拉伸曲面特征建模(153)4.2.2 旋轉曲面特征建模(154)4.2.3 掃描曲面特征建模(154)4.2.4 混合曲面特征建模(156)4.2.5 掃描混合(157)4.2.6 可變剖面掃描(162)4.2.7 邊界混合(167)4.3 曲面編輯(172)4.3.1 曲面偏移(172)4.3.2 曲面修剪(173)4.3.3 曲面復制(173)4.3.4 曲面延伸(174)4.3.5 曲面合并(175)4.3.6 曲面鏡像(175)4.3.7 曲面移動(176)4.4 曲面創建范例(176)4.5 習題(183)第5章 工程圖生成(184)5.1 工程圖生成概述(184)5.2 工程圖文件的創建(184)5.3 工程圖環境的設置(186)5.4 建立各類視圖(186)5.4.1 一般視圖(187)5.4.2 投影視圖(188)5.4.3 詳細視圖(189)5.4.4 輔助視圖(189)5.4.5 破斷視圖(190)5.5 生成各類剖視圖(191)5.5.1 全剖視圖(191)5.5.2 半剖視圖(193)5.5.3 局部剖視圖(194)5.5.4 階梯剖視圖(195)5.5.5 旋轉剖視圖(196)5.6 工程圖尺寸標注(196)5.6.1 尺寸的顯示與拭除(197)5.6.2 一般尺寸的標注(197)5.6.3 尺寸公差的標注(198)5.6.4 幾何公差的標注(200)5.7 工程圖文本的注釋(200)5.7.1 注釋標注(201)5.7.2 表格的插入(202)5.8 工程圖范例(203)5.9 習題(208)第6章 零件裝配(209)6.1 零件裝配用戶界面介紹(209)6.1.1 新建裝配文件界面(209)6.1.2 元件設置操作面板(210)6.2 零件裝配設計方法與思路(212)6.2.1 零件裝配常用方法(212)6.2.2 零件裝配的基本步驟(212)6.2.3 零件裝配范例(213)6.3 裝配約束(219)6.3.1 匹配約束(219)6.3.2 對齊約束(220)6.3.3 插入約束(220)6.3.4 坐標系約束(220)6.3.5 相切約束(220)6.3.6 線上點約束(220)6.3.7 曲面上點約束(221)6.3.8 曲面上邊約束(221)6.3.9 默認約束(221)6.3.10 放置約束原則(221)6.4 裝配爆炸圖(222)6.4.1 裝配爆炸的基本操作(222)6.4.2 創建新的爆炸視圖(223)6.4.3 裝配爆炸圖范例(224)6.5 習題(225)第7章 Pro/NC加工(227)7.1 Pro/ENGINEER數控加工基礎(227)7.1.1 Pro/NC模塊簡介(227)7.1.2 Pro/NC的基礎(227)7.1.3 制造設置(236)7.1.4 加工設置(239)7.1.5 后置處理(241)7.1.6 范例說明(244)7.2 Pro/ENGINEER數控加工(247)7.2.1 平面銑削(247)7.2.2 輪廓銑削(251)7.2.3 體積塊銑削(254)7.2.4 曲面銑削(256)7.2.5 孔加工(258)7.2.6 軌跡加工(261)7.2.7 腔槽加工(264)7.3 綜合加工實例(266)7.4 習題(270)參考文獻(278)
展開全部
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 節選
本書以Pro/ENGINEER Wildfire 4.0為基礎,內容豐富、語言規范、結構完整、例練結合,實例合理簡潔,習題由淺入深,同時兼顧實際運用,能夠讓讀者在*短的時間內掌握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技術。全書共7章,內容包括Pro/ENGINEER基礎、繪制二維草圖、實體零件建模、曲面特征建模、工程圖生成、零件裝配和Pro/NC加工。同時,任課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ww.hxedu.com.cn)可免費獲得教學大綱、書中實例的源文件和電子課件。
Pro/ENGINEER機械設計與制造 相關資料
插圖:盲孔:變量模式,該選項是直接指定拉伸特征總深度值,并沿拉伸方向生成該深度的特征。選擇框后面的下拉框表示深度值,可以下拉選擇,也可以輸入。對稱:該選項是直接指定拉伸特征總深度值,特征將在草繪平面兩側對稱拉伸,并且其兩端面的距離即為拉伸深度。到選定叢:到選定的點或面,該選項是以草繪平面為特征的起始面,用戶指定的一個參照為特征的結束面,沿著箭頭指示的特征方向建立拉伸特征,其底面形狀與選定的面相同。到下一個:該選項是以草繪平面為特征的起始面,與草繪平面相鄰的下一個平面為特征的結束面,沿著箭頭指示的特征方向建立拉伸特征。穿透:該選項是以草繪平面為特征的起始面,沿著箭頭指示的特征方向,穿透模型的所有表面而建立拉伸特性。穿至:該選項是以草繪平面為特征的起始面,用戶指定的一個平面為特征的結束面,沿著箭頭指示的特征方向建立拉伸特征。注意:當所作的拉伸特征是模型的首個特征時,拉伸特征的深度模式只有前面三種,而以后如果繼續創建其它特征,便會有后面的幾種深度類型。前面講到的都是從草繪平面開始沿著拉伸方向第一側指定拉伸深度。若需要從草繪平面的兩側同時進行拉伸,可以單擊操控板的[選項],出現下滑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