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法律的悖論(簽章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
>
私人財富保護、傳承與工具
-
>
再審洞穴奇案
-
>
法醫追兇:破譯犯罪現場的156個冷知識
-
>
法醫追兇:偵破罪案的214個冷知識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3217386
- 條形碼:9787543217386 ; 978-7-5432-1738-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 本書特色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是都市圈發展與管理研究系列叢書。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 目錄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 節選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內容簡介:國內對大都市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比較研究;二是對大都市圈形成與演化過程中的城市之間關系進行廣泛的研究;三是對大都市圈基礎設施、環境、產業發展的協同效應和途徑進行研究,直接為區域經濟決策提供理論指導。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 相關資料
插圖:1.3.2 心理層面長三角地區陷入區域法制協調困境的心理層面的原因主要是不信任。區域合作毫無疑問是會帶來種種好處,但遺憾的是,存在很多實施的障礙:其一,談判的交易成本是其中的一個障礙,如聚集相關人員的成本,在談判過程中涉及的時間成本,討論交易條件和協定的術語的成本,這些成本有時會使各成員望而卻步。其二,害怕失去對權力的控制也是不可忽視的障礙,這種不安全感很多時候是地方保護主義的表現。通過區域合作協議建立的機構,可能會享有各成員的部分權力,在這種情況下,長三角各成員擔心其權力被削弱甚至完全被剝奪也是有理由的。其三,對于合作的條件以及利益分配不能達成一致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同時,分歧越大,交易成本也越高,這在客觀上也增加區域合作的難度。其四,合作的范圍、提供服務的質量和數量這些具體條件的談判難度也是一個不小的障礙,這些障礙需要長三角各成員在談判過程中逐個克服。其五,如何共同承擔風險和義務也越來越成為長三角各成員在合作過程中不可回避的問題,一旦在某一問題上無法達成一致,區域合作的談判過程再也無法繼續。其六,毫無區域合作經驗的長三角各成員也不可避免地對合作協議有一種天然的膽怯感和不安全感,這也是一個障礙。很多研究和經驗表明,政府之間是不是尋求合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們以前的交往歷史和信任度。以前有過良好合作的比沒有合作過的政府之間更有簽訂合作協議的可能性。實際上,造成上述障礙的最終理由只有一個,那就是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的一個最明顯表現就是談判過程缺乏透明度。這不僅是對一般公眾而言,更重要的或者最根本的是對區域合作的參與方而言的。這種不確定性會破壞相互的信任、增加談判的難度和減少簽訂對各方有利的合作協議的可能性。避免或至少減少這種不確定的方法之一,就是現在方興未艾的政務公開制度,使政府成為陽光下的政府。總之,成功實現區域法制協調需要耐心、堅持不懈和妥協的精神,最重要的是,需要高瞻遠矚的大局觀和共謀發展的寬容胸懷。
中國特色的區域法制協調機制研究 作者簡介
何淵,上海交通大學法學博士,復旦大學政治學博士后。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法學院教師,碩士生導師,上海市“晨光學者”,上海市行政法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主要研究方向為:區域法制的協調、行政協議制度、案例指導制度、中國法學評價及弱者權益保護法等。已在各級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50余篇,目前正在主持2008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行政協議——區域法制的協調機制研究”及2007年教育部基金項目“中國特色的案例指導制度”。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煙與鏡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