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平面篇-構成設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8002758
- 條形碼:9787548002758 ; 978-7-5480-0275-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面篇-構成設計 本書特色
《構成設計·平面篇》:國家示范性高職高專藝術設計系列教材
平面篇-構成設計 內容簡介
形態構成作為設計學科的一個分支,在世界各國的設計教育體系中被共性的以一門專業基礎課程來實施,在國內的設計院校,也莫不如此。這樣做的好處和功效是:藝術設計從形態構成中得到原理與規律,*終還原于人類的現實生活;這樣做容易形成的弊端是:形態構成的相關概念與規律很容易被僵化,進而影響藝術設計的創新與演變。筆者作為從事藝術設計基礎教學的教師,結合在教學過程中的心得體會完成此書,希望能達到拋磚引玉的目的。
平面篇-構成設計 目錄
**章:構成理念認知
一、構成是設計基礎學科
二.“構成藝術”的啟示
三、“現代藝術”與“構成課程”、“設計”的關系
四、構成設計的過程、方法與技巧
第二章:現代藝術流派的構成學分析
一、思維裂變與藝術新生
二、立體主義構成思想
三、構成主義與至上主義
四、風格派與具體藝術
五、達達主義的藝術構成
六、未來主義的貢獻
七、抽象表現主義者保羅·克利
八、超現實主義
平面篇-構成設計 節選
《構成設計·平面篇》,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設計之道、設計之技、設計之器等。
平面篇-構成設計 相關資料
插圖:一、思維裂變與藝術新生談論任何事情,最好能回到事件的源點尋找依據,所以尋找構成藝術的歷史源點非常必要。1839年一種新的技術——攝影術誕生,它改變了人們原有的觀看世界的方式,也改變了人們的世界觀念與價值觀念,更重要的是它的出現打破了西方世界諸多藝術家對傳統寫實藝術的幻想,因為“為有需求的大眾提供寫實的畫像”是一大批藝術家賴以生存的手段,他們曾經虔誠地以為這就是藝術的全部。攝影術的出現剝奪了他們很多人生計的飯碗,因為攝影術能以更快的速度、更具象寫實更客觀地表現視覺真實。于是,許多年輕的藝術家開始思考:藝術到底是什么?還是深陷在傳統的表現、模仿“視覺真實”的泥沼里嗎?還是一如既往地描繪存在于人們想象中的那些神秘的、神圣的宗教故事嗎?什么又是“真實”?攝影已在很大意義上取代了“現實真實”的表現,藝術又該向何處去?這股藝術思想的內在驅動力引領了一場聲勢浩大的現代藝術革命,傳統藝術的一切包括價值觀念、方法都成為現代藝術批判、解構的對象。其實現代藝術所開拓的是一個抽象的、超越視覺感知的卻又絕對“真實”的人類世界,藝術家們從被動地模仿世界變成主動地表現創造一個形態萬千的世界,而“設計”的本質,恰恰就是要主動地創造性地表現新形態。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設計學院包豪斯設計學院成立,富有遠見的校長格羅皮烏斯先后聘請了當時名聲大噪的現代藝術家們到學院任教,原本只是屬于純藝術世界的觀念及思想藉由這一因緣而與設計世界完成了圓滿的對接,這也是純粹藝術世界與科學理性以及人們現實生活的對接與整合,藝術家們將他們的藝術觀念及思想從設計的角度、科學的角度、實驗的角度進行總結、歸納、論證,奠定了當今設計學科中最原始的基礎構成學科(平面、色彩、立體三大構成學科)。
平面篇-構成設計 作者簡介
劉境奇,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高職高專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視覺設計分委員會主任。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優秀指導教師”;2008年被廣東省教育廳授予“第三居廣東省教學名師”;2009年被國家教育部授予“第五屆高等學校教學名師”。2009年獲國家教育部頒發的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007年全球華語院校大學生廣告金犢獎中國區評審委員;2007、2009年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廣東賽區評審委員。董慶波,講師,碩士,2000~畢業干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設計學系,任教于廣東輕工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從事廣告攝影、平面設計教學及研究;編著有《設計解碼——攝影篇》、《攝影基礎及應用》,后者入選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三次獲邀參加平遙國際攝影大展。董慶濤,云南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碩士,現任黃淮學院美術教師,兼任云南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助教;曾獲“挑戰杯”大學生學術科技競賽省一等獎,全國三等獎;20082:;南世博會主題館策劃競標二等獎;多篇專業論文散見于《藝術與設計》、《美術報》等媒體;平面設計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大獎。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史學評論
- >
回憶愛瑪儂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