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宋遼金史論稿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0041
- 條形碼:9787100070041 ; 978-7-100-07004-1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宋遼金史論稿 本書特色
《宋遼金史論稿》:“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成果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振興行動計劃資助出版
宋遼金史論稿 內容簡介
本書分為宋遼金官制與政治研究、宋代地理與長江流域開發研究、宋金女性史研究、宋代人物研究四個部分。主要內容包括:論北宋的冗官與積弱積貧的關系;簡論唐代的翰林學士等。
宋遼金史論稿 目錄
宋遼金史論稿 節選
《宋遼金史論稿》內容簡介:“珞珈史學文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結集。**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后將根據情況,陸續推出新的集子。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具有悠久而輝煌的歷史。早在1913年,武漢大學的前身國立武昌高等師范學校就設置歷史地理部。1930年武漢大學組建史學系,1953年改名歷史學系,2003年組建歷史學院。一批又一批著名學者,如李漢俊、李劍農、雷海宗、羅家倫、錢穆、吳其昌、徐中舒、陳祖源、周譜沖、郭斌佳、楊人楩、梁園東、方壯猷、譚戒甫、唐長孺、吳于廑、吳廷寥、姚薇元、彭雨新、石泉等,曾在這里辛勤耕耘,教書育人,著書立說,在推動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和中國現代史學的發展、繁榮的同時,在武漢大學和中國史學史上也留下了嘉名。其中,唐長孺、吳于廑兩位大師貢獻*為卓殊。改革開放30年間,武漢大學歷史學科建設成效顯著。1981年,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獲得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權。1987年,歷史地理學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1988年,中國古代史被列為國家重點學科。1995年,歷史系被批準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宋遼金史論稿 相關資料
作為差遣官,唐代的翰林學士在員額、出秩、俸祿、考績等方面雖沒有嚴格規定,但各項制度已在逐漸形成。如:員額“學士無定員”,“大抵召人者一二人或三四人或五六人”,但大多時候是仿中書舍人例,設置六員。白居易有“元和六學士”的詩句,宋人錢惟演也認為唐學士有六員。朝服班序德宗興元元年(784),“詔翰林學士朝服班序,宜同諸司官知制誥例”。平日“班次各以其官,內宴則居宰相之下,一品之上”。俸祿賞賜憲宗元和十五年(820),準許學士“每日各給雜買錢一百文,以戶部見錢充;每月共米四石,面五石,令司農供”。文宗大和元年(827)增雜買錢,“每人每日于戶部更加一百文”。宣宗大中六年(852),“敕翰林學士:自今以后,官至郎中、令知制誥,其余并依本官月限,及準外制例處分”。雜買錢、本官月限之外,還有種種賞賜,春給衣,夏賞帛,每逢寒食節、清明節、端午節、重陽節等,必賜錢物,有布料、酒食、銀器、珍玩等,“直日就頒授,下直就第賜之”,待遇十分優渥。
宋遼金史論稿 作者簡介
楊果,湖南長沙人,歷史學博士,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教授委員會主任:兼任中國宋史研究會副會長、武漢大學婦女與性別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曾任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法國國家科學中心訪問學者。主要研究方向為宋代歷史。在《中國史研究》等刊物上發表論文50余篇,出版著作5部,主要有:《中國翰林制度研究》(武漢大學出版社,1996)、《宋代兩湖平原地理研究》(湖北人民出版社,2001)等。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我與地壇
- >
唐代進士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