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0003
- 條形碼:9787100070003 ; 978-7-100-0700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 本書特色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211工程”三期建設項目成果,武漢大學基礎學科振興行動計劃資助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 目錄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 節選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內容簡介:“珞珈史學文庫”是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師學術研究成果的結集。**批推出的是二十多位教授的文集。以后將根據情況,陸續推出新的集子。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 相關資料
首先,蘇聯作為社會主義國家在國際舞臺上是制約新的世界大戰的積極因素。但是,由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形態的偏見,也由于蘇俄率先廢除沙俄與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之間的不平等條約,鼓勵民族解放和獨立,因此,各殖民帝國主義國家對蘇聯持極為仇視的態度,其國際經濟戰略和政治戰略極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如何摧垮蘇聯。在法西斯局部戰爭階段,西方各資本主義國家都希望這股禍水流向蘇聯。英、法、美等國決策者也多次拒絕蘇聯提出的建立歐洲和亞洲反法西斯國際統一戰線的主張,反蘇反共、維護殖民體系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根本觀念模糊了他們對共同面對的主要敵人和共同面臨世界大戰及其后果的認識。其結果,英、法、美、蘇大國之間矛盾重重,無法形成對付法西斯國家的合力,反而在局部戰爭階段被法西斯國家分化,l940年6月法國敗降是最嚴重的后果之一。其次,由于十月革命促進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人民的覺醒,民族解放運動發展到新的階段,極大地動搖了殖民體系的根基,因此,反蘇反共的意識又擴展到對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和人民反抗侵略斗爭的漠視。維護殖民統治的觀念使得英法等國,特別是英國在對付法西斯戰火蔓延問題上找不出除了犧牲弱小國家利益之外更好的辦法。英法綏靖政策發端于日本侵略中國,擴展到在殖民體系中處于依附狀態的所有受到法西斯侵略的弱小國家。最后,英、法、美大國與法西斯軸心國之間的戰略回旋空間幾乎喪失殆盡,自身分別被拖進世界大戰。再次,殖民體系的維持加深了英法等國與美國之間的矛盾。作為一戰后首屈一指的經濟強國,美國希望依靠經濟實力取代英法成為世界霸主。在如何使資本國際化的途徑上,美國有別于傳統英法殖民帝國。與德日以落后方式打破二戰前現存國際結構不同,美國則是主要以經濟競爭的方式力圖沖破傳統殖民體系的藩籬。
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抗戰地位研究 作者簡介
韓永利,1954年2月生,湖北沙市人。1978年畢業于武漢大學歷史系。1985與2000年獲武漢大學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1990年在美國研習。現為武漢大學歷史學院世界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史學會理事、湖北省世界史學會理事。出版專著譯著5部,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著作《戰時美國大戰略與中國抗日戰場》(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獲第四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中國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5)獲第六屆湖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