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白話資治通鑒精華-三最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7009048
- 條形碼:9787547009048 ; 978-7-5470-090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白話資治通鑒精華-三最叢書 本書特色
《*好讀的經世歷史經典:白話資治通鑒精華》*適合大從閱讀的權威白話讀本,超低價格讓愛讀史的聰明人輕松擁有,好看+實用的歷史故事,一本書受益一生。花*少的錢買*好的書做*成功的人讓更多的經典走入尋常百姓家讓全民走向閱讀社會現實生活中充滿了龐雜的信息。今天,一個人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對有效信息的選擇能力。所以。溫總理說:“書籍本身不可能改變世界,但是讀書可以改變人生,人可以改變世界。”于是,一些出版人提出了“*實惠、*經典、*實用”的出版理念,讓大眾讀者能夠“花*少的錢。買*好的書,做*成功的人”。“*實惠”,是指讀者花同樣的錢可以買到兩倍甚至三倍于其他圖書的高質量有效內容;“*經典”,是指選取各類圖書中歷時*久、*受大眾推崇的經典書籍。請專家釋義點評,讓讀者躲避試錯的陷阱;“*實用”是指增加了更多的細節展開和實用功能。使讀者能夠學以致用。奠定事業成功的基石。讀書決定一個人的修養和境界,關系一個民族的素質和力量,影響一個國家的前途和命運。一個不讀書的人、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溫家寶總理
白話資治通鑒精華-三最叢書 目錄
白話資治通鑒精華-三最叢書 節選
《*好讀的經世歷史經典:白話資治通鑒精華》是一部鑒往知來的史學瑰寶,經過時光千年的蕩滌,至今璀璨依舊。當年,宋神宗認為它“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因而賜名,數千年來,它一直啟發著后來的當政治國者,歷來為統治者所器重,是為官從政者的床頭必讀書。如今,在世界范圍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和學習中華傳統經典,從中汲取智慧和經驗,《資治通鑒》受到的關注更多。然而,我們不得不承認,由于《資治通鑒》的編年體編寫方式及今古文字的差異,今天很多入初次閱讀時覺得它枯繁聱牙,遠未能領略它的風貌,加之忙碌的現代人很少能有閑暇去反復誦讀,國學經典蒙塵讓作為后代的我們倍感惋惜。面對先賢留下的這些享用不盡的瑰寶,作為出版人,我們有責任去弘揚、去推廣。
白話資治通鑒精華-三最叢書 相關資料
插圖:田稷在齊宣王手里拜了相。私下受了屬下官吏二干四百兩金子。他把這金子去送給母親,受到了母親的責備。田稷很慚愧,不僅把金子還了屬下官吏。自己還去請求齊宣王辦他的罪。齊宣王很敬重他母親,依然用他做相國。救兵。趙國大臣一再勸說趙太后,太后卻公然對左右說:“誰再提讓長安君去做人質的事,我老婆子就要往他臉上吐口水!”左師觸龍求見趙太后,太后氣沖沖地等他進來。觸龍卻慢吞吞走過來坐下,道歉說:“老臣腿腳不好,很久沒有來看望太后了,私下以此自我寬恕。又擔心太后的身體有什么不適,所以還是希望能見到太后。”趙太后說:“老婆子我只能靠人推車來往了。”觸龍又問:“飯量不會減少了吧?”太后說:“只喝粥而已。”太后臉上的不悅之色稍退。觸龍說:“我的兒子舒祺,年歲最小,又不成器,而我因為年老,私下最憐愛他,想讓他補個黑衣衛士的缺去護衛王官,在此向您冒昧請求!”太后說:“可以。他年齡多大?”回答說:“十五歲。雖然還年輕,可我想趁我還沒入土為他做個安排。”太后說:“大丈夫也知道疼愛小兒子嗎?”回答說:“比婦人更厲害呢!”太后回答說:“還是婦人更厲害!”觸龍說:“我覺得,老太太您愛女兒燕后勝過愛兒子長安君。”太后說:“你錯了!我對燕后遠不如對長安君。”觸龍說:“父母疼愛孩子,就要為他們深謀遠慮。老太太送燕后出嫁時,抓住她的腳后跟落眼淚,想到她要到遙遠的燕國去,心情哀傷。待到燕后離去,您不是不想她,可一逢祭祀就祝愿說:‘千萬別讓人把她退回來。’這難道不是為她長久打算,希望她的子孫能在燕國相繼為王嗎?”太后說:“對。”觸龍說:“從現在起三代以前,趙王子孫被封侯的,現在還有沒有繼承人在位的?”太后回答:“沒有了。”觸龍說:“這就是說,近的,災禍殃及其身;遠的,殃及其子孫。難道說君王封侯的兒子都不成才?只是因為他們地位尊貴而無軍功,俸祿豐厚而無勞苦,卻享有國家的許多寶器。如今老太太您提高小兒子長安君的地位,封給他良田美宅,賜給他許多寶器,卻不讓他趁現在為國家立功。一旦您不在世上,長安君靠什么在趙國自立呢?”太后恍然大悟說:“好吧,隨你去安排他吧!”于是下令為長安君備齊一百乘車,去齊國做人質。齊國隨即發兵,秦國軍隊便退回。
白話資治通鑒精華-三最叢書 作者簡介
辜正坤,男,文學博士,北大外國語學院莎士比亞、翻譯學與比較文化方向博導,世界文學研究所教授兼副所長,獲國務院頒發“有特殊貢獻專家”稱號。歷任北京大學文化文學與翻譯研究學會會長、中華民族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翻譯協會理事、中國莎士比亞研究會副會長、《外語與外語教學》雜志顧問等。曾兼任清華大學、南開大學、美國瓦西塔大學客座教授和北京東方神州書畫院一級書畫師。曾獲北京大學科研成果著作一等獎、全國圖書金鑰匙獎等。研究方向:1)中西文化比較;2)莎士比亞;3)詩歌鑒賞與翻譯學。著譯、編、校著作47余種。論文100余篇。代表性理論專著有《中西詩比較鑒賞與翻譯理論》、《互構語言文化學原理》、《中西文化比較導論》、《莎士比亞研究》等。代表性譯著有漢英對照版《老子道德經》、《毛澤東詩詞》譯注、《元曲一百五十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等。現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外國古代神話史詩研究”課題主持人。
- >
回憶愛瑪儂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巴金-再思錄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