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七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1343782
- 條形碼:9787501343782 ; 978-7-5013-4378-2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七輯 本書特色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7輯)》是儒教資料類編叢書。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七輯 目錄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七輯 節選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7輯)》內容簡介:一些學者認為,儒教本來不是教,是康有為要把它宗教化。也有的學者認為,儒學宗教化的進程,從董仲舒就開始了,并且一直沒有間斷。本集所披露的文獻也將說明,不是董仲舒或康有為要把儒學宗教化,而是儒教本來就是個教。儒學,是這個教的學,就像佛學是佛教的學一樣。直到清朝末年,不僅是康有為,而是所有的儒者,都認為儒教是和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一樣性質的宗教。贊成康有為的儒者這么說,反對康有為的儒者也這么說。反對者所反對的,不是康有為要把儒學變成儒教,而是反對康有為違背儒教的傳統,講什么平等、民權,讓普通人也可以祭天祭孔,從而成了所謂“康教”。也就是說,反對康有為在變革政治的同時,也要進行宗教改革。
清代中后期儒者的儒教意識-第七輯 相關資料
今也不然,家人嘀嘀,婦子嘻嘻。此非彼是,汝爭我啄,詬誶之聲,捭闔之向,在堂滿堂,在房滿房。而其一切之疲頑無論焉,其一切之驕放無論焉,彼外人其窺之審矣。其一二有心有血者,則未嘗不為其所困所扼所扦,而廢然思返也。如是而欲保全其家,保全其國,雖十堯、舜不能,雖十周、孔不能,無他,則勢使之然也。如是而十之中有三之不合,則雖幸而全之,而其費則多矣,其囂不知幾何矣,則今日之日本有之也,而況其萬不如乎。夫以堂堂之九土,而至萬不如區區之三島,豈不大可羞可憾可愧可憤哉.夫其可羞可憾可愧可憤,非必以良心風俗不如彼,禮義廉恥不如彼。其不如彼,則以其不能同氣同議而同能也,則雖謂之良心風俗不如彼,禮義廉恥不如彼,非過也,宜也。何則。彼人人有國,而吾人人無國也,此真可為痛哭流涕長太息而不自己者。夫船重則水深,山洼則澤注,人多則力雄,眾和則事舉,勢使之然,無足特異。今諸豪杰,如不欲存中國則已,如欲存中國,則不可不和眾,不可不多人.如欲多人和眾,則雖有異者,吾無妨焉,吾取藉以存國耳。所謂廉頗、相如,其初不同,其為趙則一也。夫吾華立國最古,則積習更深.積習于上,則上無所新,雖新而如不新,此其故,天下皆知也。雖積乾坤之重力以移之,可過言其不勝也。積習于下,而新者一二,不新者千百,阻之者又億萬。以一二之新,求勝干百之不新,而重以億萬之阻,可謂不自量矣。此所以日曰呼號,求友聲于繁林蔚木之區,而思轉百舌以一之,匯萬匯以謀之,而不憚其猥且屑而勞且頓也。夫萬議不如一為,萬言不如一誠。今不破去一切瑣文小故,一舉而為之,而日日議政學,議變法,則真宋鉼、墨翟,無補于六國之危亡矣.然竟一概昧昧然,而不深究其所以,而昧昧然為之,與昧昧然而弗為,此抑非所謂悲天命而憫人窮,障狂濤而東之者之所為也。今夫茍非其人,道不虛行。無真熱腸,無真血性,無真能去門面,去名高,去一切私利取寵自穢種種之惡習,則雖罄南山之竹,決河海之口,唇焦舌敝,戶諭里曉,而不足以動天下之心矣。然抱頭自悶,閉闐塞閏,仰屋而嘆,扼腕以吁,火燃及眉,不呼杯水,而但知躍跳也。蠛蚤叢穴,不謀脫換,而但苦爬搔也,則將焦頭爛額,垢污瘠枯,而無人惜之矣。然此中之者,止此一人二人,雖千萬人,吾何必苦為如是也。吾懼其胥天下而為所誤也,則非獨舊者有罪,而新者抑與有罪也。其罪伊何,則忠告而或未能善道之也。夫天下之理,天下公之。天下之事,天下公之,天下者,天下公之。公天下而為之,為之而效之,效之而成之,雖不新可也,不新猶新也。雖不同可也,不同猶同也。而天下無義夫仁士起而倡之者何也.其抑孤歟。其抑忍而任人之魚肉奴仆我歟。今一言曰,如有能力使中國不亡、圣教不危、神種不險者,不問其如何,吾顥舉天下以從之。
- 主題:編得不錯,論文不行
通過清末各派儒者的爭論讓人看清各派的共性,即一致將儒教奉為宗教。編選思路不錯,收錄了一些稀見文獻。不過編者本人的論文純屬畫蛇添足,抄書復述很是啰嗦,而在一些基本判斷上也十分糊涂,竟多次稱康有為是儒教的虔誠信徒。實際情況學人皆知:康明言自己托古改制,神道設教,真實目的是為了讓廣大愚民遵守道德而非崇拜天地君師,此人不過是一個不得不吃教飯的儒教教棍而言,其信仰并不比尋常的天主教牧師虔誠多少,比馬丁路德更是差之遠矣。
- 主題:好書,推薦一下
一些學者認為,儒教本來不是教,是康有為要把它宗教化。也有的學者認為,儒學宗教化的進程,從董仲舒就開始了,并且一直沒有間斷。本集所披露的文獻也將說明,不是董仲舒或康有為要把儒學宗教化,而是儒教本來就是個教。儒學,是這個教的學,就像佛學是佛教的學一樣。直到清朝末年,不僅是康有為,而是所有的儒者,都認為儒教是和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一樣性質的宗教。贊成康有為的儒者這么說,反對康有為的儒者也這么說。反對者所反對的,不是康有為要把儒學變成儒教,而是反對康有為違背儒教的傳統,講什么平等、民權,讓普通人也可以祭天祭孔,從而成了所謂“康教”。也就是說,反對康有為在變革政治的同時,也要進行宗教改革。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煙與鏡
- >
莉莉和章魚
- >
自卑與超越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