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楚史(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22502
- 條形碼:9787300122502 ; 978-7-300-12250-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楚史(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楚史(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節選
《楚史》內容簡介:楚人以祝融為始祖,其歷史的起點,原本在神話與傳說之中。歷經篳路藍縷的歲月之后,楚國得以崛起于南方。楚人有著“蜚將沖天”、“鳴將驚人”的雄心,“撫有蠻夷”、“以屬諸夏”的氣魄,終于在春秋中期躋身五霸之列。然而在取得這樣的成就后,政變與內亂讓楚國招致了吳師入郢的巨大外患,實力大損。戰國時代,楚國用吳起變法以求打破困局,為國家帶來起色,楚國一度達到了強大和繁榮的頂點。但在懷王時代,遭遇連番挫折,勢力頓衰。此后,郢都淪陷,半壁河山被秦人占領。楚人雖亡羊補牢,但已經無法改變“六王畢。四海一”的趨勢。秦末起義中,“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又給八百余年的楚國史留下了一個長長的尾聲。一部楚國的興衰史,讓人看得心情跌宕、目眩神離。
楚史(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相關資料
插圖:那么,楚人的始祖是誰呢?假如只追溯到祝融,那是眾口一詞,絕無疑義的。從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中,都能找到力證。《左傳·僖公二十六年》記楚國的別封之君夔子不奉祀祝融和鬻熊,楚王忍無可忍,興師問罪,把夔子廢黜了,把夔國滅掉了。鬻熊是楚國始封之君熊繹的曾祖,祝融則是楚人的始祖,不奉祀鬻熊已罪不可恕,不奉祀祝融則罪莫大焉。《國語·鄭語》記周太史伯答鄭桓公問,明確指出楚國的公族是祝融的后裔,這是述及楚人始祖為祝融的一則最早的記載,時在西周末。1987年發掘的湖北荊門包山2號墓,墓主是戰國中期與晚期之際的楚左尹邵舵,墓中出土的竹簡記錄著墓主奉祀的祖先的名字,其中就有祝融,這是證實楚人的始祖為祝融的一個最新的發現。假如不滿足于祝融,而要上推到比祝融更早的顓頊或者高陽,似乎也不無線索可尋。屈原在《離騷》中自述家世說:“帝高陽之苗裔兮……”《史記·楚世家》的起句是“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屈原博聞強識,以楚人言楚事,其必有據。《史記》的作者司馬遷相傳也是祝融的后代,而且治史如理絲,所言也絕非無稽之談。那么,楚人的族譜似乎可以從別稱高陽的顓頊寫起了。無奈《離騷》的上述說法是附會,《史記》的上述說法是誤會,附會加上誤會,就失真愈甚了。這牽連到神譜的形成和變遷,不能不多費些口舌。中國的民族是多元的,他們的神話和傳說自然也是多元的。民族是在動的,是會變的,與此相適應,神話和傳說也在動,也會變。民族的融合,國家的兼并,以及正統觀念的形成,促使來源各異的諸多古帝實行縱向的整合,本來沒有從屬關系的有了從屬關系,本來沒有裔嗣關系的有了裔嗣關系,全不顧資歷的深淺和神通的大小,總是強者為尊,后來居上。民族的流徙,國家的播遷,以及五行與五方、五色相配的學說的確立,促使先已整合的諸多古帝實行橫向的改組,易位者有之,變姓者有之,升者、沉者亦有之。現在我們所能看到的中國古代的神譜,就是這么一個幾經整合、改組的雜拌兒。這個神譜可以告訴我們許多饒有意趣的信息,但它所開列的古帝世系和位次的可信度是不高的。
楚史(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作者簡介
張正明(1928-2006),漢族,上海人。著名歷史學家,楚學的主要開創者和奠基人。1952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社會學系后,先后供職于國家民族工作部門和民族研究機構。1980年冬到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工作,歷任研究員、副院長、學術顧問。2002年初受聘為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中國民族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副會長、湖北省歷史文化學會常務副理事長、湖北省屈原研究會會長等職務。長期致力于民族史、先秦楚國歷史文化研究。著有《契丹史略》、《楚文化史》、《長江流域民族格局的變遷》、《秦與楚》,另主編有《楚文化志》、“楚學文庫”、《楚美術圖集》、《長江流域古代美術(史前至東漢)》,主要論文結集為《張正明學術文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山海經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回憶愛瑪儂
- >
莉莉和章魚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