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15993
- 條形碼:9787300115993 ; 978-7-300-1159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節選
《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內容簡介:性善論研究素以困難著稱,有人甚至將其稱為儒學研究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為解決這~難題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作者認為,人性之所以為善,一是因為人性中有一種自然生長的傾向,這種傾向屬于一種自然本能,是先天的;二是因為人有良心本心,它來自社會生活和智性思維對內心的影響,是一種倫理心境,屬于社會屬性,是后天而先在的。區分這兩個不同方面,特別是理解倫理心境如何是后天而先在的,是破解性善論之謎的關鍵所在。以此為基礎。作者特別強調,儒家性善論與西方道德哲學有很大差異,以康德道德哲學來研究性善論,只能將其掩蓋在西方哲學的陰影之下,不可能準確把握孟子的基本精神,弘揚其獨特價值,彰顯其特有光彩。
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相關資料
一、康德學理中的“理性事實"與“隱默之知”李明輝首先從道德思考的論證方法說起。他指出,就一般的哲學意義而言,當有人要求我們為一項論斷提出論證的時候,我們可以借用兩種辦法,要么是指出這項論斷在邏輯上的前提,要么是指出這項論斷是雙方共同承認的某項事實,從而為論證確立一個起點,而不能無限制地追問下去。道德思考也是這樣。在道德論證過程中如果不斷追問下一步的根據,就意味著論證根據的無窮回溯,這樣的話,論證就無法進行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必須為整個論證尋找一個邏輯上的絕對起點,即笛卡兒所說的“阿基米得支點”,從而達到中止論證的目的。中止論證并不是獨斷論,而只是獨斷程序,康德反對獨斷論,但并不反對獨斷程序。李明輝認為,在康德道德思考中作為論證絕對起點的,便是理性事實。“理性事實”一詞出自《實踐理性批判》,在那里康德寫道:“我們可以把這個基本法則的意識稱之為理性的一個事實……必須十分注意一點:它不是任何經驗性的事實,而是純粹理性的惟一事實,純粹理性借此而宣布自己是原始地立法的。”①李明輝指出,這個“理f生事實”在康德有各種不同的說法,如“理性底事實”、“純粹理性底事實”、“道德的純粹理性底事實”。這些不同的說法其實都是一個意思,都是指一種并非經驗的而是純粹理性的事實。“理性事實”與“隱默之知”是緊密相連的。李明輝認為,康德之所以將這種基本的道德法則稱為“理性事實”,是因為它是既與的,可以直接呈現于我們的意識之中。我們通常所說的事實首先是指可直接呈現于經驗之前的東西,這是經驗的事實。康德在此依據假借義將這種基本的道德法則稱為“理性事實”,因為道德法則雖然直接呈現于我們的意識中,但并非以經驗為根據。
孟子性善論研究(修訂版)(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作者簡介
楊澤波,1953年6月生,河北省石家莊人。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1969年參軍,長年堅持自學。1986年以同等學力考取復旦大學碩士研究生,1989年直升攻讀博士,1992年獲博士學位。畢業后回部隊繼續從事教學工作,2001年正式到復旦大學任教。多年來一直從事孟子研究,主要著作有《孟子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孟子與中國文化》(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等。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余篇。近十年來轉向現代新儒家研究,著有《牟宗三三系論論衡》(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