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72957
- 條形碼:9787301172957 ; 978-7-301-17295-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本書特色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中國的資本流動尤其是資本外逃對中國宏觀經濟有哪些影響?中國資本賬戶開放過程中宏觀經濟政策如何防止系統性不平衡的加劇?竹籃打水:中國過去幾年的資本管制效果如何?“圣三角”在中國:匯率政策、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如何選擇?中國外匯儲備數量與調整速度之間的關聯性如何?中國貨幣政策及其傳導機制:水庫的水如何到禾苗?中國貨幣政策的“被動性”與“非對稱性”?諸侯紛爭:我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成因是什么?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內容簡介
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是實施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對央行運用政策工具到實現價格穩定目標的傳導過程造成沖擊的因素,這就使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具有不確定性。那么,應如何理解
目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不確定性?導致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它們的內在關系是什么?
基于此,本書運用大量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和數據,結合中國宏觀經濟實際進行了實證研究,估算和分析了中國資本流動情況,探討了資本外逃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貨幣政策、匯率與資本流動的關系,并對修正外匯影子價格模型和基準均衡匯率框架下的人民幣匯率,中國貨幣政策的“被動性”、非對稱性作用、效力的影響因素、區域效應的成因等進行了研究,對開放條件下中國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規律和特點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為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供了理論參考和政策建議。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目錄
**節 資本賬戶開放的收益與風險-
第二節 資本賬戶開放對經濟增長的影響
第三節 資本賬戶開放的前提條件
第四節 資本賬戶開放的模式選擇
第五節 資本賬戶開放的次序
第二章 中國資本流動性的測量
**節 各種測量方法的綜述與回顧
第二節 模型描述
第三節 經驗估算和分析
第三章 資本外逃對中國宏觀經濟影響的研究
**節 對資本外逃問題的一般討論
第二節 估算資本外逃規模的不同方法
第三節 資本外逃的影響——模型的設定
第四節 模型的估計與模擬
第四章 資本賬戶開放條件下的企業行為
**節 國有企業與預算軟約束
第二節 投資“臨界點”
第三節 模型闡述
第四節 實證分析
第五章 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需求及動態調整研究
**節 中國外匯儲備的規模
第二節 中國外匯儲備的需求
第三節 中國外匯儲備的動態調整
第四節 計量分析
第六章 貨幣政策、匯率與資本流動
**節 “圣三角”
第二節 匯率的三難境地
第三節 模型和實證的結果
第四節 政策含義
第七章 修正外匯影子價格模型下人民幣匯率研究
**節 外匯影子價格(spfe)模型
第二節 外匯影子價格的估計方法
第三節 人民幣實際匯率均衡水平的計算
第八章 基準均衡匯率框架下人民幣均衡匯率的研究
**節 基準均衡匯率框架
第二節 實證模型
第三節 估計和分析
第九章 中國宏觀貨幣政策及其傳導機制
**節 中國貨幣政策發展及傳導機制
第二節 通貨膨脹與貨幣擴張
第三節 中國貨幣政策與經濟增長
第四節 金融資產價格納入貨幣政策目標問題研究
第十章 中國貨幣政策效力的影響因素分析
第十一章 從傳導機制看中國貨幣政策的“被動性”
第十二章 貨幣政策的非對稱性作用
第十三章 我國貨幣政策區域效應的成因分析
參考文獻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節選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內容簡介: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研究,是實施宏觀經濟管理過程中需要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在我國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存在著各種對央行運用政策工具到實現價格穩定目標的傳導過程造成沖擊的因素,這就使得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具有不確定性。那么,應如何理解目前我國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不確定性?導致這些不確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它們的內在關系是什么?基于此,《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運用大量的計量經濟學模型和數據,結合中國宏觀經濟實際進行了實證研究,估算和分析了中國資本流動情況,探討了資本外逃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貨幣政策、匯率與資本流動的關系,并對修正外匯影子價格模型和基準均衡匯率框架下的人民幣匯率,中國貨幣政策的“被動性”、非對稱性作用、效力的影響因素、區域效應的成因等進行了研究,對開放條件下中國資本流動和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規律和特點提出了一些獨到的見解,為中國貨幣政策的制定和執行提供了理論參考和政策建議。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相關資料
插圖:Lal和Bhandari(1987)認為,資本賬戶開放應當先于或同時于經常賬戶的開放。因為,無論什么時候開放資本賬戶都會引起資本流入和實際匯率升值,而廉價的外資流入可以減小經濟調整的總成本。Lal建議在做出有步驟地進行貿易自由化承諾的同時,開放資本賬戶。只要承諾是可信的,長期投資就將由相對的世界市場價格決定,而非由扭曲的本國市場價格決定。因此他認為在貿易自由化之前應使貨幣完全可兌換,即先開放資本賬戶,因為這會使在最優水平上確定名義匯率所需的信息最小,從而避免名義匯率偏離預定的目標區和變動方向。Bhandari則認為,在資本管制的情況下,削減關稅會造成實際匯率上浮和價格緊縮等不良后果。如果政策目標與該國的國際競爭力和匯率有關,那么資本賬戶應該先開放。Hanson(1995)則認為一個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以及較高程度的國內金融自由化是國際金融自由化的前提,無論是開放經常賬戶還是開放資本賬戶,都應該在這些約束條件下進行。他認為,如果要開放經常賬戶,必須先讓國內貨幣貶值,以避免關稅保護降低對國際收支平衡的影響,相反,如果要開放資本賬戶,則必須同時將貨幣升值,以避免過多短期流動資本的進入。因此,為了避免資本賬戶開放后貨幣升值對出口貿易及經濟發展的影響,在這個問題上,Hanson更強調先開放經常賬戶。Anne Krueger(1986)和Mickaely Michael(1986)認為,經常賬戶與資本賬戶開放孰先孰后,并無決然之分。因為,無論是經常賬戶開放還是資本賬戶開放,都是以對方為前提的。當國家要降低關稅時,必須有充足的資金為后盾,在開放外來直接投資時要有效維持國內產品的高度競爭力,就應處理好經常賬戶開放與資本賬戶開放之間互相聯系、互動互惠的關系。只有在經常賬戶開放與資本賬戶開放的互動中,才能減少國際資本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和沖擊。
開放條件下的中國資本流動與貨幣政策 作者簡介
董志勇,經濟學博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院長助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應用經濟學博士(PhD.),英國劍橋大學經濟學碩士(Mphil.),中國人民大學應用數學學士(BSC.)。出版著作:Competitiveness and Adaptability in International Trade(英文,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in China:Issues and Oations(英文,中國文史出版社)、《行為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行為經濟學原理》(北京大學出版社)、《草根經濟》(經濟日報出版社)、《新農村中的經濟學》(清華大學出版社)、《行為金融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生活中的行為經濟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山海經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