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貴州省地圖(袋裝折疊大全開)(大比例尺1:790000)
-
>
亞洲地圖
-
>
滄桑之變.中國地理卷:中國地理大變遷
-
>
山海經:精選插圖版(全彩)
-
>
實用中國地圖冊紅革皮(2022版)
-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地圖盒裝(2022版)
-
>
中國分省系列地圖冊:廣西(2018年版)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71079
- 條形碼:9787100071079 ; 978-7-100-07107-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 本書特色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是由商務印書館出版的。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 內容簡介
本書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地理學的進展,更反映了作者從事中國城市地理研究的治學經驗、研究軌跡和心路歷程。作為作者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城市地理學》的姊妹篇,本書可供從事城市地理、城市規劃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者參考。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 目錄
在實踐中蓬勃發展的城市地理學
城市化與國民生產總值關系的規律性探討
北京城市氣溫與下墊面結構關系的分析
關于我國城市規劃中確定城市性質問題
關于我國城鎮化的幾個問題
論我國城鎮化的地域差異一
城市發展戰略要有階段論觀點
確定城市性質需要解決的幾個問題
the future of urbanization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市域城鎮體系規劃的內容、方法及問題
definitions of urban places and statistical standards of urban population in china:problems and solutions
我國城鎮等級體系變動的回顧及其省區地域類型
中國城市(包括轄縣)的工業職能分類——理論、方法和結果
中國城市工業產出水平與城市規模的關系
城市總體規劃中的風象原則
對我國城市發展方針的討論
中國城市工業經濟效益的多因素分析
the metropolitan interlocking region in china:a preliminary hypothesis
關于我國市鎮人口的幾個問題
論中國城市發展的規模政策
中國城市化面臨的基本問題
中國的城市地理學:評價和展望
……
附錄一:人生足跡
附錄二:文字采擷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 節選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不僅見證了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城市地理學的進展,更反映了作者從事中國城市地理研究的治學經驗、研究軌跡和心路歷程。作為作者已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城市地理學》的姊妹篇,《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可供從事城市地理、城市規劃及相關領域的教學、科研和實際工作者參考。
城市地理求索-周一星自選集 相關資料
插圖:利用美國人口情報社編制的《1977年世界人口資料表》提供的世界157個國家和地區上述兩個指標的統計數字[4],把它們繪到坐標圖上[橫坐標是人均總值(美元/人)、縱坐標是城鎮人口的比重(%)],可以發現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在圖上趨向于有規律的集中分布,表明這兩個變量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只有極少數國家脫離這種趨勢呈零散狀分布(圖1)。這極少數國家如附表1所列,其城市化水平和人均總值水平在世界上的位次相差懸殊、互不相稱。這里分別有兩種異常情況:(1)有些國家人均總值相對很高,而城市化水平相對較低。屬于這種情況的又分兩類:一類是人口不多的單一石油生產國,如科威特、阿聯酋、卡塔爾等8個國家。這些只有幾十萬到幾百萬人口的國家,依靠這些年國際石油價格猛漲贏得了高額的石油利潤。除了石油以外,其他經濟部門比較落后。盡管這些年城市建設突飛猛進,城市化水平仍相對較低或很低,相當高的收入水平并不能綜合反映它們經濟發展的程度。另一類是瑞士、挪威、奧地利等少數歐洲國家。它們有較長的工業化歷史,經濟發展的水平和人民的富裕程度都在世界前列。這些國家城鎮人口比重雖然不算低,但相對說來卻遠遠低于其他同類經濟水平國家所達到的高度,主要原因是它們劃分城鎮的標準偏高。世界發達國家普遍把城鎮標準的人口下限指標定在200~3000人,而奧地利是5000人,瑞士是10000人。挪威把人口在2000人以上、房屋間距不大于50米的居民點視為城鎮,而條件相似的其他北歐國家,卻把200人以上、房屋間距不大于200米的地方劃為城鎮[5]。此外,地理條件和經濟結構也有很大的影響。多山,人口分布較為分散;沒有很多大城市和城市群;它們的主要經濟支柱如瑞士的精密機械制造,瑞士和奧地利的旅游業,挪威的航海業、漁業、森林工業、石油業,或者產值很高,或者用人較少,甚至并不必需集中在城市發展。(2)有些國家是城市化水平很高,但相對經濟發展水平較低。這些國家也分兩類:一類是新加坡、馬耳他、巴林等面積特別小的島國,它們人口密度很高,農業用地狹窄,人口多聚居在一個或幾個城市,經濟上卻還屬于獨立不久的發展中國家;另一類是溫帶南美地區的智利、烏拉圭、阿根廷,它們的經濟水平離發達國家還有很遠距離,但主要由于歷史上的原因,其城市化水平超過西歐、北美,十分引人注目。15世紀末以前,這個地區本來就不是土著印第安人的主要分布區,歐洲殖民者入侵后,散布在各地農村的印第安人遭大量屠殺,歐洲移民又主要聚居在城市。加上近幾十年來工業有較大發展,以各自首都為主的大城市人口畸形膨脹,使本來就很高的城鎮人口比重更顯突出。哥倫比亞也存在類似情況。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