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古今典籍聚散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1773765
- 條形碼:9787561773765 ; 978-7-5617-7376-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古今典籍聚散考 本書特色
《古今典籍聚散考》:敷贊圣旨,莫若注《經》,而馬鄭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實經典枝條,五禮資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煥,軍國所以昭明,詳其本源,莫非經典。——劉勰《文心雕龍·序志》
古今典籍聚散考 內容簡介
《古今典籍聚散考》內容簡介:在現代之后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收拾華夏傳統經典,乃中國學術新氣象的根底所在。我們志在承接清代學人的學術統緒,推進百年學人的積累——如今我們能否取得世紀性的學術成就,端賴于我們是否能夠在現代之后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擁有自己古傳的歷代經典。中國古代學術以研習經典為核心,歷代碩儒“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的學術抱負和“皓首窮經”的敬業精神,在今天需要我們從自身的語境出發重新發揚光大。
古今典籍聚散考 目錄
古今典籍聚散考 節選
《古今典籍聚散考》內容簡介:在現代之后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收拾華夏傳統經典,乃中國學術新氣象的根底所在。我們志在承接清代學人的學術統緒,推進百年學人的積累——如今我們能否取得世紀性的學術成就,端賴于我們是否能夠在現代之后的學術語境中重新擁有自己古傳的歷代經典。中國古代學術以研習經典為核心,歷代碩儒“囊括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的學術抱負和“皓首窮經”的敬業精神,在今天需要我們從自身的語境出發重新發揚光大。
古今典籍聚散考 相關資料
日:“昔人有言,積金未必能守,積書未必能讀。若能讀,即為若市。”以故架上書,日益積。稍長,欲得舊刻、舊鈔本,而苕賈射利之術,往往索時下諸刻與易而益之金,則轉輾貿易,所獲倍蓰。未幾,凡余家舊藏世所恒有之書,易且盡矣。今計前后裒集,蓋得三四萬卷。露鈔雪購,其值已不資。而舊刻、舊鈔本之中,苕賈弊更百出,割首尾,易序目,剔劃以就諱,別字以易名,染色以偽舊,卷有缺,劃他板以雜之,本既亡,錄別種以代之。反復變幻,殆不可以枚舉。故必假舊家藏本悉心讎勘,然后可安。琉璃廠書肆光緒中,繆荃孫作《琉璃廠書肆后記》云:“寶森堂主人李雨亭,與徐蒼壓在廠肆為前輩。曾得姚文禧公、王文簡公、韓小亭、李芝齡各家之書,所謂宋槧、元槧,見而即識,蜀板、閩板,到眼不欺,是陶五柳、錢聽默一流人。嘗一日手《國策》與余閱日:'此宋板否?'余愛其古雅,而微嫌其紙不舊。渠笑日:'此即所謂捺印士禮居本也。黃刻每頁有鐫工名字,捺去未印人以惑人。通志堂《經典釋文》、《三禮圖》,亦有如是者。裝璜索善價,以備配禮送大老。慎弗為所惑也。”'此中人語,蓋書賈之為偽至是。
古今典籍聚散考 作者簡介
陳登原(1900-1974),原名登元,字伯瀛,余姚人。1926年畢業于南京東南大學歷史系。歷任南京金陵大學講師、教授,世界書局編輯,之江大學教授。建國后任西北大學歷史系教授。畢生從事教育和學術研究,長于文獻學、史學,著述近20余種,另有《天一閣藏書考》、《國史舊聞》、《中國文化史》、《荀子哲學》、《中國土地制度》等。《古今典籍聚散考》別稱《藝林四劫》,完成于民國二十一年(1933),系全面研究中國藏書史上典籍圖書散佚、毀失現象的著作,全書“以書之聚散為經,以年事為緯”,分政治、兵燹、藏奔、人事四卷,敘述古今典籍聚散之由及期間之藝林故事,被認為是“中國藏書史上第一部史論結合的專著”,陳登原亦藉此奠定了其文獻學家的地位。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