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zhàn)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jīng)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版權(quán)信息
- ISBN:9787802259249
- 條形碼:9787802259249 ; 978-7-80225-92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本書特色
知識背景不同、人生趣味殊異的各色演講者,被附加了一層中國文化護守者和傳道者的光環(huán),他們在此合二為一。本應由宗教完成的人生啟蒙及安慰,轉(zhuǎn)而由文化使者擔當。借助這種氣息相通的形式,造成一個個人文氣場,確認,溝通,使孤單的個體找到組織,獲得生命的鼓舞與力量。
沒有個體溫度的文化,是冰冷的文化,也只是書齋的擺設,激發(fā)人內(nèi)心情感的文化一定是活的,能惠及社會人心的。能擔當起這個角色的人屈指可數(shù),錢文忠可謂其中的佼佼者。他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者,這不單指其飽滿俊朗的容貌,也不僅指其淵博的學識,還包括其得體優(yōu)雅的穿著,看似刻意的舉止,總之,他渾身散發(fā)出一股久違了的名士氣息。正是這股味道,征服了難以計數(shù)的觀眾和讀者。
——老愚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內(nèi)容簡介
演講已經(jīng)成為當代中國一種奇異的現(xiàn)象,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道,業(yè),惑,三者,孰為大?道也。
沒有個體溫度的文化,是冰冷的文化,也只是書齋的擺設;激發(fā)人內(nèi)心情感的文化一定是活的,能惠及社會人心的。
能擔當起這個角色的人屈指可數(shù),錢文忠可謂其中的佼佼者。
他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學者,這不單指其飽滿俊朗的容貌,也不只指其淵博的學識,還包括其得體優(yōu)雅的穿著,看似刻意的舉止,總之,他渾身散發(fā)出一股久違了的名士氣息。正是這股味道,征服了難以計數(shù)的觀眾和讀者。
他不是道德偶像,他也不屑于做那樣一尊雕像。他相當機智地活著,享受著生命給予的全部恩惠,他也以自己的才能滋養(yǎng)更多的有緣人。在不經(jīng)意間,他成了中國文化的傳承者。在他面前,嫉妒、厭惡等一切負面情緒難以發(fā)揮作用,因為他是錢文忠。
能擔當起這個角色的人屈指可數(shù),錢文忠可謂其中的佼佼者。
錢文忠擅于表達精細的思維。他的演講好聽,在于他是一個真正的行者。那些出自興趣的山水人文訪尋,在增加閱歷之外,對好多問題有了新的心得。特出的貫通能力,使他能把許多事物糅合起來,并從中發(fā)覺新意。也由此造成他博大的氣象。與聆聽者的溝通,也自然會造成新的話語與思想。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目錄
今天,為什么我們還要講《三字經(jīng)》?
“國學熱”的呼吸與嘆息
我讀《大學》、《中庸》
墨子的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玄奘與時代精神
鑒真東渡
留學歲月與中國機會論壇發(fā)言
近現(xiàn)代中國佛教和中國社會的幾點思考
中國傳統(tǒng)中的商人與財富
新時代需要新慈善
我們的讀書現(xiàn)狀和老一代學者的讀書生活
作為長者和學者的季羨林先生
后記
錢文忠著述年表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節(jié)選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內(nèi)容簡介:在國家影像主義的強力塑造下,粉墨登場者皆成明星學者,并由此形成中國特有的文化粉絲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迷茫叢生的人們,在場感受肩負某種文化使命的人所營造的知識氣場,身心浸潤其間,享受一種滋潤心靈的精神按摩,一股特別的氣息,注入他們枯寂的心田里,生成支撐生命前行的力量。知識背景不同、人生趣味殊異的各色演講者,被附加了_一層中國文化守護者和傳道者的光環(huán),他們在此合二為一。本應由宗教完成的人生啟蒙及安慰,轉(zhuǎn)而由文化使者擔當。借助這種氣息相通的形式,造成一個個人文氣場,確認,溝通,使孤單的個體找到組織,獲得生命的鼓舞與力量。這一個個使者猶如蜜蜂。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相關(guān)資料
中國傳統(tǒng)中的商人與財富近三十年來,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發(fā)展,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就連帶有最大偏見的人,恐怕也無法漠視。今天這樣的盛會,本身就是中國發(fā)展的途中成果和見證。我們都知道,在三十年前,今天的盛會乃是一件絕無可能之事。中國在這三十年里所取得的成就,有很多表征,商人群體的堂皇登臺和壯大,以及全社會財富的急劇增加,無疑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兩個。當代中國的商人群體究竟有多大,占全民人口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我不知道,也不知道是否有人確切的明了。但是,我們應該還記得這樣的四個字“全民皆商”,這難道還不足以說明問題嗎?我同樣不知道,別的民族、別的文化中是否也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樣的詞匯?答案恐怕是沒有。至于社會財富的急劇增加,那多少還是有一些數(shù)字依據(jù)的。請讓我們看一下“皇甫平”之一周瑞金先生言簡意賅的總結(jié):“國內(nèi)生產(chǎn)總值GDP,2007年是1978年的67倍”,“中國經(jīng)濟對世界經(jīng)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了百分之十,中國經(jīng)濟總量成為世界第四大經(jīng)濟體、第三大貿(mào)易體”,“1978年一年的勞動所得只相當于2003年的11天”。中國人口在這個階段增長了5億人,但是貧困人口從1978年的2億5千萬減少到2007年的1479萬。在一個民族、一個文化的生命史中,三十年仿佛是電光照露,只能是短暫的一瞬間。而,正是在這短短的三十年里,中國走過了別的國家花了上百年、甚至幾百年也未必能夠走完的里程。為之震驚的不僅是中國以外的世界,我們自己難道不也會在安靜下來的時候,感覺到匪夷所思和不可思議嗎?也許是成就過于巨大,震撼了我們;也許是這些成就來得太快,暈眩了我們。總之,我們似乎還沒有在意,或者說還沒有顧得上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是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所有這些成就的取得,是和解放思想、改革開放不可分的。沒有這八個字,中國的今天還至多只能是一個模糊、飄渺的幻影夢想。
傳統(tǒng)的再生:錢文忠演講集 作者簡介
錢文忠,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上海復旦視覺藝術(shù)學院特聘教授、中國文化書院導師、北京電影學院客座教授、季羨林研究所副所長、北京大學《儒藏》精華編纂委員會委員。 1984年考入北京大學東方語言文學系梵文巴利文專業(yè),師從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季羨林先生。大學一年級起,開始撰寫并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獲“季羨林東方學獎學金”一等獎。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留學德國漢堡大學印度與西藏歷史文化學系,師從著名印度學家A. Wezler教授、著名佛教學家L.Schmithausen 教授、著名伊朗學家R.E.Emmerick教授,主修印度學,副修藏學和伊朗學。 著作:《瓦釜集》、《末那皈依》、《季門立雪》、《天竺與佛陀》、《國故新知》、《人文桃花源》、《玄奘西游記》、《巴利文講稿》、《錢文忠內(nèi)外學》、《醫(yī)圣李時珍》、〈〈汶川集〉〉(合著),《錢文忠解讀<三字經(jīng)>》大陸版和臺灣版,《我的老師季羨林之學生時代》、《錢文忠說即墨》、《戊子草》、《班墨傳奇》。 譯作:《繪畫與表演》(合譯)、《唐代密宗》、《道、學、政》、《梵文基礎讀本》(續(xù)補);另有資料編集與古籍整理十余種,發(fā)表各類論文二百余篇。
- 主題:傳統(tǒng)的再生不是說的恢復,有點像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那種生
原來說的接納新的東西,今天要接續(xù)原有的傳統(tǒng),似乎因為傳統(tǒng)的底子太薄弱了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jīng)典常談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