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線裝中華國粹:晏子春秋
-
>
東坡詞
-
>
邵雍集
-
>
塞涅卡全集(1-4冊)
-
>
(精裝)古典名著普及文庫:增廣賢文·弟子規·孝經
-
>
道德經全集(全四冊)
-
>
后漢書
戴叔倫詩集校注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2554935
- 條形碼:9787532554935 ; 978-7-5325-5493-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戴叔倫詩集校注 本書特色
推薦
《戴叔倫詩集校注(繁體豎排版)》:中國古典文學叢書
《戴叔倫詩集校注》初稿為作者碩士論文的附錄,撰寫于1984年,后經增訂成書。戴叔倫詩集至宋元間已散佚,今傳之本以明銅活字本唐人詩集為*早,蓋為明人所輯,其中可靠作品極少。后出的各種叢書、總集沿襲其誤,訛入大量偽作。胡震亨編《唐音統簽》發現戴集混入元代丁鶴年、明代劉崧詩,遂加以考證,刪除偽作。《全唐詩》本搜輯戴詩*多,達三○四首,然未吸取胡震亨考證成果,復明本竄濫舊觀。《戴叔倫詩集校注》鑒于戴集竄偽情況之復雜,比勘今傳各本,廣考唐宋元總集、選集,在岑仲勉、傅璇琮、富壽蓀諸先生的考證成果上,續考出混入戴集的部分唐至明人作品,從而論定偽作56首,見于唐宋元文獻的可信之作148首,真偽難以斷定之作60首。根據這一甄別結果,《戴叔倫詩集校注》將現傳戴叔倫作品厘為編年、不編年、備考、偽作四卷,并對前兩卷做了文字校勘、語詞訓釋、本事及寫作年月考證,將詩中涉及的典故、人物、典章制度和歷史背景作了細致的注釋和考述。此次重版修訂,吸取了后來學者的考證結果,調整了詩篇的次序并增補了資料。
戴叔倫詩集校注 內容簡介
內容簡介
《戴叔倫詩集校注(繁體豎排版)》內容簡介:每次舊著再版,都像重返多年前的故居,一番掃除和整理是少不了的。此事雖很煩人,但也很令人愉快。一本書能夠再版重印,足見尚有些價值。書店裹堆積如山的書本,若干年后多半沉入忘川,不再被人想起。對被遺忘的這種恐懼,讓重版顯得格外珍貴,令我們欣喜,并樂意修訂舊著,像打理故居的花木,看它映照著我們生命的老去而重新開放。
戴叔倫詩集校注不是我出版的**部著作,但卻是我*早的學術成果。它的藍本是碩士論文戴叔倫研究的附錄,經過修訂,于一九九三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初版只印了兩干冊,市面上很快絕跡,我僅存一冊鎮宅孤本,已有十多年。為此,當奚彤云博士電話告訴我它可以重版時,我的欣慰不難想見,吁補工作限陜便一氣呵成。
戴叔倫詩集校注戴叔倫詩集校注 前言
序言
在唐代大歷貞元年間,戴叔倫是個著名的人物,不只政績卓著,才藝也為世所推許。李肇國史補卷下所載開元以來一位卑而著名者氣即有戴叔倫其人。高仲武在大歷末年編成的中興間氣集選了他六首詩,在二十六人中列第九位,由此可見他在當時的影響。惜乎因作品散佚較多,以至他在后世聲名不彰。
抆倫,字幼公,一字次公。一作名融,字叔倫。唐玄宗開元十年《七三;出生于潤州金壇縣(今屬江蘇》一個學者輿隱士的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音用都畢生隱居不仕,研習禮學,叔倫從小就受到儒學的傳授,在家風的熏陶下,被培養成一種安詳恬淡的個性和溫文儒雅的風度,待人接物,誠懇敦厚,為時人所贊賞。天寶年間,他受業于當時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蕭穎士.以文學政事見稱蕭門,同時播令聞于士林。蕭穎士生性鯁直,不事權貴,叔倫t生的出處行藏說明,他不僅從老師那兒學到了文學政事,也學到了剛正亮直的品格。他的幾首詠物詩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和節操,其中孤石」篇說:「迥若干仞峯,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來,猶帶煙雨跡。
戴叔倫詩集校注 目錄
前言
卷一
編年部分
小雪
早行寄朱山人放
九日送洛陽李丞之任
送郭太祝中孚歸江東
江上別張勸
曉聞長樂鐘聲
送友人東歸
越溪村居
酬別張眾甫
過申州
新秋夜寄江右友人
送謝夷甫宰鄒縣
長安早春贈萬評事
吳明府自遠而來留宿
客舍秋懷呈駱正字士則
酬盤屋耿少府漳見寄
灞岸別友
潘處士宅會別
次下牢鎮
送董頸
經巴畝嶺
南賓送蔡侍御游蜀
漸至涪州先寄王員外使君縱
湘川野望
和尉遲侍御夏杪聞蟬
代書寄京洛舊游
妻亡后別妻弟
同兗州張秀才過王侍御參謀宅賦十韻柳字
麓山寺會送尹秀才
游道林寺
長沙送梁副端歸京
送孫直游郴州
湘南即事
過三閭廟
送獨孤愧還京
送人游嶺南
送裴明州郎中征效南朝體
別張員外
和河南羅主簿送校書兄歸江南
逢友生言懷
暮春游長沙東湖贈辛兗州巢父二首
同辛兗州巢父盧副端岳相思獻酬之作因
抒歸懷兼呈辛魏二院長楊長寧
族兄各年八十余見招游洞
懷素上人草書歌
京口送皇甫司馬副端曾舒州辭滿歸去
東都
送李長史縱之常州
送崔拾遣峒江淮訪圖書
送少微上人入蜀
奉酬盧端公飲后贈諸公見示之作
將巡郴永途中作
巡諸州漸次空靈戍
過郴州
桂陽北嶺偶過野人所居聊書即事呈王永州
邕李道州圻
將至道州寄李使君
留別道州李使君圻
再巡道永留別
送李審之桂州謁中丞叔
送柳道時余北還
寄中書李舍人紆
潭州使院書情寄江夏賀蘭副端
奉同汴州李相公勉送郭布殿中出巡
和汴州李相公勉人日喜春
和李相公勉晦日蓬池游宴同字
彭婆館逢韋判官使還
將赴東陽留上包諫議
送東陽顱明府罷歸
戲留顱十一明府
臨流送顧東陽
敬酬陸山人二首
間嚴居士易
題秦隱君麗句亭
對酒不申屠學士
永康孫明府頸秩滿將歸枉路訪別
送呂少府
將游東都留別包諫議
將赴湖南留別東陽舊僚兼一不吏人
婺州路別錄事
蘄州行營作
答崔載華
酬崔法曹遣劍
將赴行營勸客同醉
行營送馬侍御
建中癸亥歲奉天除夜宿武功山北茅平村
奉天酬別鄭諫議云逵盧拾遺景亮見別之作
題武當逸禪師蘭若
谷城逢楊評事
襄州遇房評事由
與虞沔州謁藏真上人
酬駱侍御答詩
答崔法曹
夏夜江樓會別
和崔法曹建溪聞猿
登高迥醉中乘月與崔法曹尋楚僧方外
各賦一絕
張評事涉秦居士系見訪郡齋郎同賦中字
奉酬秦征君系春日撫州西亭野望兼寄
徐少府
送張評事
送秦系
敬報孫常州二首
……
卷二
卷三
卷四
后記
戴叔倫詩集校注 作者簡介
戴叔倫(732-789)
字幼公,一字次公。一作名融,字叔倫。唐玄宗開元十年,出生于潤州金壇縣(今屬江蘇>一個學者輿隱士的家庭。祖父戴修譽、父親戴音用都畢生隱居不仕,研習禮學,叔倫從小就受到儒學的傳授,在家風的熏陶下,被培養成一種安詳恬淡的個性和溫文儒雅的風度,待人接物,誠懇敦厚,為時人所贊賞。天寶年間,他受業于當時著名的學者和文學家蕭穎士.以文學政事見稱蕭門,同時播令聞于士林。蕭穎士生性鯁直,不事權貴,叔倫t生的出處行藏說明,他不僅從老師那兒學到了文學政事,也學到了剛正亮直的品格。他的幾首詠物詩清楚地表明了自己的志趣和節操,其中孤石」篇說:「迥若干仞峯,孤危不盈尺。早晚他山來,猶帶煙雨跡。
- >
姑媽的寶刀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唐代進士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