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5107025
- 條形碼:9787105107025 ; 978-7-105-10702-5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本書特色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中央民族大學“985”工程中國少數民族語言文化教育與邊疆史地研究創新基地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目錄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節選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內容簡介:人類學(Anthropology)是一門全面研究人及其文化的學科。它研究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人類群體的文化傳承與文化學習、文化交流與文化發展。教育學作為專門研究如何培養人類下一代問題的一門學科,也肩負著傳遞知識、傳播文化的基本功能。這樣,人類學和教育學之間就有了天然的臍帶,教育人類學也由此成為二者之間有機聯系的一座橋梁。 教育人類學(Educational Anthropology or Anthropology of Education)是由人類學與教育學相互交叉并通過科際整合而形成的一門綜合性邊緣學科,其核心研究領域是多民族國家的少數群體教育,包括少數民族教育、鄉村教育、移民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作為一門新興的邊緣學科,教育人類學吸收了包括哲學、人類學、教育學、心理學、生物學、社會學、政治學、歷史學等多學科的研究成果。國外教育人類學學科形成于20世紀中期,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形成了以歐洲德國、奧地利等國為代表的哲學教育人類學和以美國為代表的文化教育人類學兩大流派。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相關資料
(五)以扎實的民族志研究推進中國裕固族研究對邊緣社區和文化群體的研究,是人類學的一個傳統課題,至今沒有跡象表明人類學愿意放棄這個“傳家寶”。裕固族主要聚居在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和酒泉市黃泥堡裕固族鄉。盡管政府人口普查統計資料表明,中國大陸各省都有裕固人零星散居,現在也有了遠赴土耳其留學的裕固族青年,但是還沒有確切的資料表明在中國大陸之外有裕固人定居。據2000年政府第五次人口普查統計,裕固族有13719人,是人口在l0萬以下的人口較少民族或小民族之一。針對裕固族研究,2004年我已撰文指出:“裕固族研究”是“民族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裕固族研究”的重點和難點大致有下述種種:(一)這個民族有語言無文字,她的歷史由于缺乏典籍文獻的記載而顯得“撲朔迷離”,這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想象力和工作熱情。(二)盡管這個民族操著兩種分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和蒙古語族的本民族語言,卻都自稱“堯乎爾”,承認是一個“民族”(很顯然,對于堯乎爾人來說,“裕固”和“民族”都是20世紀50年代之后才有的東西),這始終都對斯大林的經典“民族定義”構成一種挑戰。(三)這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特別是婚姻習俗中被認為有“母權制”和“母系社會”的殘余,這為排定中國民族社會“進化的譜系”提供了“佐證”。(四)這個民族的兩種語言本民族被認為非常“古老”,特別是西部裕固語被認為是古突厥語的“活化石”,是一種仍然“活著”的最古老的突厥語,是回鶻文獻語言的“嫡語”。
學校教育.地方知識.現代性-一項家鄉人類學研究 作者簡介
巴戰龍,又名烏魯·薩格斯,1976年生,裕固族,甘肅肅南人,民族學博士。現為北京師范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講師,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主要從事教育人類學、發展人類學、民族志與社會科學研究、人口較少民族研究。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姑媽的寶刀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經典常談
- >
朝聞道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