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佛教十三經-法華經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1073706
- 條形碼:9787101073706 ; 978-7-101-07370-6
- 裝幀:7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佛教十三經-法華經 本書特色
國以人為本,人以心為本。和諧人文,清凈人心。 1.與儒家“十三經”一樣,“佛教十三經”所收入的是浩瀚佛經中*經典的十三部經書。 2.本套佛經是國內一套原文、題解、注釋、譯文兼具的“佛教十三經”,適合廣大喜愛閱讀佛經的普通讀者閱讀。 3.本套叢書主編賴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賴(賴永海)”之稱,為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是“賴家軍”的“領軍人物”,在中國佛教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佛教十三經-法華經 內容簡介
在《法華經》的思想中,菩薩行的觀念也得到充分地闡釋,這些豐富的修習思想著重體現在《安樂行品》及《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謂“菩薩行”,是指志求佛果的眾生(菩薩)為證佛果,
而必須精勤修習的自利利他的各種方法。如在《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述了常不輕比丘隨見四眾悉皆禮拜贊嘆,無論人們對他怎樣輕罵侮慢,他都對眾生禮敬如故,并預言眾生皆當作佛。這可被認為是較早出現的“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思想。如東晉時期的竺道生,即對當時中土流行的所謂“一闡提人不得成佛”的思想提出異議,而提出“一闡提人亦當成佛”的觀念,他之所以孤明先發地提出這一觀點,實則與他對《法華經》真實思想的解悟不無關系。這一點可以從他所作《法華經疏》中看出。如在注疏《譬喻品》時有言:“聞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在《見寶塔品》的注疏中言:“既云三乘是一,一切眾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由此也可看出《法華經》思想對他的影響。
佛教十三經-法華經 目錄
方便品第二
譬喻品第三
信解品第四
藥草喻品第五
授記品第六
化城喻品第七
五百弟子受記品第八
授學無學人記品第九
法師品第十
見寶塔品第十一
提婆達多品第十二
勸持品第十三
安樂行品第十四
從地涌出品第十五
如來壽量品第十六
分別功德品第十七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法師功德品第十九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
囑累品第二十二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第二十五
陀羅尼品第二十六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法華經》的主要結構
佛教十三經-法華經 節選
在《法華經》的思想中,菩薩行的觀念也得到充分地闡釋,這些豐富的修習思想著重體現在《安樂行品》及《常不輕菩薩品》中。所謂“菩薩行”,是指志求佛果的眾生(菩薩)為證佛果,而必須精勤修習的自利利他的各種方法。如在《常不輕菩薩品》中,記述了常不輕比丘隨見四眾悉皆禮拜贊嘆,無論人們對他怎樣輕罵侮慢,他都對眾生禮敬如故,并預言眾生皆當作佛。這可被認為是較早出現的“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思想。如東晉時期的竺道生,即對當時中土流行的所謂“一闡提人不得成佛”的思想提出異議,而提出“一闡提人亦當成佛”的觀念,他之所以孤明先發地提出這一觀點,實則與他對《法華經》真實思想的解悟不無關系。這一點可以從他所作《法華經疏》中看出。如在注疏《譬喻品》時有言:“聞一切眾生,皆當作佛。”在《見寶塔品》的注疏中言:“既云三乘是一,一切眾生,莫不是佛,亦皆泥洹。”由此也可看出《法華經》思想對他的影響。
佛教十三經-法華經 作者簡介
本套叢書主編賴永海先生在佛教界素有“北方(方立天)南賴(賴永海)”之稱,為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是“賴家軍”的“領軍人物”,在中國佛教界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自卑與超越
- >
煙與鏡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