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服裝縫制工藝 版權信息
- ISBN:9787811116694
- 條形碼:9787811116694 ; 978-7-81111-669-4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服裝縫制工藝 本書特色
《服裝縫制工藝》:紡織服裝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級規(guī)劃教材
服裝縫制工藝 內(nèi)容簡介
本書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編寫,分為基礎部分和成衣制作部分,對學習者進行有序的工藝訓練。各部分注重實物制作過程圖示的應用,用實拍圖片結合文字敘述的方式進行講解。其中基礎部分主要內(nèi)容為工藝術語、縫紉常用設備、學習方法、基礎手針工藝、基礎機縫工藝、服裝零部件工藝等。成衣部分主要內(nèi)容為下裝、上裝、連身服裝的制板、放樣、排料裁剪、分步及組合的縫制工藝等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本教材面向服裝大專院校學生,也適合服裝愛好者應用。
服裝縫制工藝 目錄
**節(jié) 服裝縫制技術的發(fā)展概況
一、縫紉工具的發(fā)展對服裝縫制工藝的影響
二、服裝結構的演變對服裝縫制工藝的影響
第二節(jié) 服裝縫制的常用設備
一、裁剪常用設備
二、縫紉常用設備
三、熨燙常用設備
四、縫紉常用工具
第三節(jié) 服裝縫制工藝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 服裝縫制工藝基礎知識
**節(jié) 服裝縫制工藝術語
一、概念性術語
二、縫制工藝技術用語
第二節(jié) 服裝各部位名稱介紹
一、裙裝各部位名稱
二、褲裝各部位名稱
三、上裝各部位名稱
第三章 服裝基礎縫制工藝
**節(jié) 手縫工藝
一、穿針、打線結
二、針法運用
第二節(jié) 機縫工藝
一、機縫準備與練習
二、機縫基礎訓練
三、機縫工藝
第三節(jié) 零部件縫制工藝
一、口袋縫制工藝
二、領子縫制工藝
三、門襟縫制工藝
四、開衩縫制工藝
第四章 下裝縫制工藝
**節(jié) 筒裙縫制工藝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設計和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第二節(jié) 褲子縫制工藝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與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第五章 上裝縫制工藝
**節(jié) 男襯衫縫制工藝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與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第二節(jié) 茄克衫縫制工藝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與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第三節(jié) 男西裝縫制工藝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與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第六章 連身服裝縫制工藝
**節(jié) 連衣裙制作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與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第二節(jié) 旗袍縫制工藝
一、款式特點
二、規(guī)格與結構設計
三、排料設計
四、縫制工藝設計
參考文獻
服裝縫制工藝 節(jié)選
《服裝縫制工藝》本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編寫,分為基礎部分和成衣制作部分,對學習者進行有序的工藝訓練。各部分注重實物制作過程圖示的應用,用實拍圖片結合文字敘述的方式進行講解。其中基礎部分主要內(nèi)容為工藝術語、縫紉常用設備、學習方法、基礎手針工藝、基礎機縫工藝、服裝零部件工藝等。成衣部分主要內(nèi)容為下裝、上裝、連身服裝的制板、放樣、排料裁剪、分步及組合的縫制工藝等環(huán)節(jié)內(nèi)容。本教材面向服裝大專院校學生,也適合服裝愛好者應用。
服裝縫制工藝 相關資料
插圖:(12)線跡:在縫制物上兩個相鄰針眼之間的縫線形式。(13)縫型:指縫紉機縫合衣片的不同方法。(14)縫跡密度:指在規(guī)定單位長度內(nèi)的針跡數(shù),也可叫做針跡密度。一般單位長度為2cm或3cm。(15)止口:衣服的沿邊,如門襟與掛面的連接線,門襟、領子、腰頭等結構的外邊沿處。(16)掛面:也叫前門貼邊,是裝在衣襟搭門反面的一層面料,一般比搭門寬。(17)搭門:門襟、里襟疊在一起,為了鎖鈕眼和釘鈕扣所留放的部位。(18)門襟、里襟:衣片鎖鈕眼處為門襟,釘鈕扣處為里襟。凡是有搭門的部位都有門襟和里襟的區(qū)別。(19)眼檔:鈕眼位。(20)駁頭:門里襟上部翻折部位。(21)褶裥、省:根據(jù)體型需要做出的折疊部分,不用縫合的稱褶裥,折疊并縫合的稱省。(22)對檔:指縫制時,兩片裁片對準應對的部位標記。(23)圓順:指弧形線跡不能有折角。(24)圓登:一般指袖山圓順,后袖縫有戤勢(松度)。(25)方登:一般指后背有戤勢,因為戤勢足,活動方便,美觀大方。.(26)吃勢:亦稱層勢,“吃”指縫合時使衣片縮短;吃勢指縮短的程度。將兩片長短略有差異的衣片在縫制中有意將稍長的一片在_定部位縮進一定尺寸,使兩衣片縫縫合后,不僅長短一致,而且有一定的豐滿圓順感。如圓裝袖的袖山吃勢可使袖山頂部豐滿圓潤,袋蓋兩端圓角、領面、領角等部件面的角端吃勢可使部件面的止口外吐,從正面看不到里料,還可使面形成自然的窩勢,不反翹。(27)里外勻:亦稱里外容,指由于部件或部位的外層松、里層緊而形成的窩服形態(tài)。其縫制加工的過程稱為里外勻工藝,如勾縫袋蓋、駁頭、領子等,都需要采用里外勻工藝。(28)修剪止口:指將縫合后的止口縫份剪窄,有修雙邊和修單邊兩種方法。其中修單邊亦可稱為修階梯狀,即兩縫份寬窄不一致,一般寬的為0.7cm、窄的為0.4cm,質(zhì)地疏松的布料可同時再增加0.2cm左右。(29)撇勢:衣片的門襟部位與其基本線撇進的距離。(30)翹勢:向上偏高畫出弧線,主要指小肩寬外端略向上翹。(31)困勢:褲后片與前片的傾斜程度。(32)窩勢:多指部件或部位外層比里層長、寬一點,采用里外勻工藝,呈正面略凸、反面凹進的形態(tài)。與之相反的形態(tài)稱反翹,是縫制工藝中的弊病。(33)坐勢:把多余部分坐進折平。(34)凹勢:衣片袖窿門、褲子窿門、領圈等部位的凹進程度。(35)回口:衣片
- >
回憶愛瑪儂
- >
名家?guī)阕x魯迅:故事新編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qū):歷史與人類學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