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1171066
- 條形碼:9787301171066 ; 978-7-301-17106-6
- 裝幀:暫無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 本書特色
奧古斯丁對意愿及其自由決斷的反思,尤其是他晚年有關自由和恩典的主張,從他在世之時就一直是爭議的焦點。當代的奧古斯丁研究大多著墨于必然性與自由、恩典與自由意志、罪與自由選擇等論題,而本書則另辟蹊徑,著力探討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心理維度及其倫理學后果。它力圖解釋為什么是意愿而不是其他心理活動,在奧古斯丁的哲學心理學中成為道德責任的根基。本書通過考察奧古斯丁對意愿的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洞察,揭示他對人性的精微而深刻的洞察,這不僅填補國際奧古斯丁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空白,而且從道德心理學的角度證明其哲學思想的活力和與當代哲學反思的相關性。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 內(nèi)容簡介
奧古斯丁對意愿及其自由決斷的反思,尤其是他晚年有關自由和恩典的主張,從他在世之時就一直是爭議的焦點。當代的奧古斯丁研究大多著墨于必然性與自由、恩典與自由意志、罪與自由選擇等論題,而本書則另辟蹊徑,著力探討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心理維度及其倫理學后果。它力圖解釋為什么是意愿而不是其他心理活動,在奧古斯丁的哲學心理學中成為道德責任的根基。
全書分為兩個部分:**部分剖析意愿作為心理能力的特征與功能,而第二部分則論證意愿如何能成為道德能力,決定我們行為的自由、主體性和責任。本書通過考察奧古斯丁對意愿的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洞察,揭示他對人性的精微而深刻的洞察,這不僅填補國際奧古斯丁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空白,而且從道德心理學的角度證明其哲學思想的活力和與當代哲學反思的相關性。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 目錄
導論
**部分 意愿作為心靈的根本動力
**章 肉欲與意愿
**節(jié) 肉欲的發(fā)生與意愿的無力
一 術語辨析:肉欲與性欲,肉體與身體
二 性欲與意愿的無力
三 不服從意愿的肉欲與對肉欲的斥責
四 性欲與靈魂的其他情感
五 欲念與饑渴
第二節(jié) 肉欲是一種自愿傾向嗎?
第二章 情感的發(fā)生與意愿
**節(jié) 《上帝之城》 第九卷和 第十四卷中的情感理論
第二節(jié)情感的*初波動與意愿
一 塞涅卡論情感的“*初波動”
二 奧古斯丁對“*初波動”的早期反思
三 《三一論》 第十二卷中的*初波動
第三章 罪與罰中的羞感與意愿
**節(jié) 盧克萊提亞羞感的悖謬
第二節(jié) 亞當和夏娃的羞與肉欲
第四章 理智和意愿
**節(jié) 重思奧古斯丁早期著作中的美好生活概念
第二節(jié) “無知”“無力”:人性的初始狀態(tài)
第三節(jié) 知識與愛
第二部分 意愿的自由與道德主體性
第五章 意愿的獨立性
**節(jié) 奧古斯丁論意愿存在的自明性
第二節(jié) 意愿獨立性的形而上學基礎
一《論靈魂的不朽》中心靈的獨立性
二《論自由決斷》 **卷中的心靈的獨立性
三《論自由決斷》 第三卷論意愿的原因
四 《上帝之城》 第十二卷論*初的惡的意愿
第三節(jié) 意愿獨立性的心理學論證
第六章 自由決斷與自由
**節(jié) 理想的自由與現(xiàn)實的自由
第二節(jié) 奧古斯丁研究中的自由決斷和自由
第三節(jié) 自由決斷與自由選擇
一 奧古斯丁早期著作中的自由決斷
二 尤利安論意愿和自由決斷
三 奧古斯丁對尤利安自由決斷觀念的批評
第四節(jié) 自由與善的意愿
第七章 意愿與道德責任
**節(jié) 意愿與有意之罪
第二節(jié) 意愿與無意之罪
一 奧古斯丁研究中的“無意之罪”
二 習性與道德責任
三 肉欲與道德責任
第八章 神圣恩典與自由意愿
**節(jié) 神圣必然性與人的意愿從預知到預定
一 《論自由決斷》 第三卷中的神圣預知與自由意愿
二 《上帝之城》 第五卷和《(若望福音)布道辭》 第53篇中的神圣預知與自由意愿
三 與“半裴拉基派”論爭中的神圣預定和自由意愿
第二節(jié) 信仰的發(fā)端:例證上帝準備的意愿
一 奧古斯丁“信仰的發(fā)端”觀念的發(fā)展
二 權能與意愿:對奧古斯丁晚年“信仰的發(fā)端”觀念的理論反思
結論
參考文獻
一 縮寫
二 原始文獻
1.奧古斯丁著作集:縮寫、拉丁書名、中文譯名、版本以及翻譯
2.其他古代作家著作
三 研究文獻
主題索引
奧古斯丁著作出處索引
后記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 節(jié)選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分為兩個部分:**部分剖析意愿作為心理能力的特征與功能,而第二部分則論證意愿如何能成為道德能力,決定我們行為的自由、主體性和責任,《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通過考察奧古斯丁對意愿的歷史性和現(xiàn)實性的洞察,揭示他對人性的精微而深刻的洞察,這不僅填補國際奧古斯丁研究中的一個重要空白,而且從道德心理學的角度證明其哲學思想的活力和與當代哲學反思的相關性。奧古斯丁對意愿(uolunatas)她極其自由決斷的反思,尤其是他晚年有關自由和恩典的主張,從他在世之時就一直是爭議的焦點。當代的奧古斯丁研究大多著墨于必然性與自由、恩典與自由意志、罪與自由選擇等論題,而《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則另辟蹊徑,著力探討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心理維度及其倫理學后果。它力圖解釋為什么是意愿而不是其他心理活動,在奧古斯丁的哲學心理學中成為道德責任的根基。
意愿與自由-奧古斯丁意愿概念的道德心理學解讀 作者簡介
吳天岳,貴州安順人,北京大學哲學系講師,比利時魯汶大學博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古希臘羅馬哲學、教父哲學與中世紀哲學,相關領域著有數(shù)篇英文論文刊行于國際學術刊物。
- >
推拿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羅庸西南聯(lián)大授課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