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外國教育名家思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2241959
- 條形碼:9787562241959 ; 978-7-5622-4195-9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外國教育名家思想 內容簡介
人類社會產生后,作為人類自身繁衍,特別是延續人類精神成果的手段,教育就隨之產生了,關于教育的觀念也產生了。自進入文明時代以來,世界各國,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志士仁人熱衷于教育事業,篳路藍縷,克服一切困難,獻身于此,不僅留下眾多思想成果,也留下不少動人佳話。
外國教育名家思想 目錄
西方啟發式教育法的先驅——蘇格拉底
一、生平及世界觀
(一)生平及教育活動
(二)哲學觀
二、蘇格拉底的教育觀
(一)教育的作用及意義
(二)教育的目的
(三)論德育
(四)論知識學習
三、蘇格拉底問答法
四、蘇格拉底的歷史地位
泛智理想的追求者——夸美紐斯
一、生平、著作及思想特點
(一)時代背景
(二)生平與著作
(三)思想特點
二、夸美紐斯的泛智教育思想
(一)教育的目的與作用
(二)教育的主導原則
(三)教學理論
(四)德育及體育
(五)學制
(六)學校及班級管理
三、夸美紐斯的歷史地位
“白板說”及紳士教育的倡導者——洛克
一、生平、世界觀及教育代表作
二、論教育的目的、任務及作用
三、紳士家庭教育理論
(一)體育與養護
(二)德育
(三)智育
四、洛克的歷史地位
兒童權益的守護神——盧梭
一、生平及世界觀
二、自然教育理論
(一)歐洲沿襲的兒童觀
(二)自然教育的實質
(三)自然教育的目標及原則
(四)兒童年齡分期
三、論嬰幼兒期的教育
四、論童年期的教育
五、論少年期的教育
(一)智育
(二)勞動教育
六、論青年期的教育
(一)德育
(二)性教育
七、盧梭的歷史地位
人道理想與信念的踐行者——裴斯泰洛齊
一、生平及教育實踐
(一)出生及背景
(二)與安娜的相識相戀結合
(三)教育實驗
二、自然主義的和諧教育觀——教育目的論
(一)自然主義教育思想
(二)和諧教育思想及教育的終目的
三、慈愛的兒童之父——愛的教育論
(一)慈愛的兒童之父
(二)家庭式的學校教育
(三)道德教育的真諦
四、開創教育與心理的聯姻——教育心理學化
(一)教育心理學化產生的背景
(二)教育心理學化的基本內涵
(三)直觀性教學
(四)初等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教育論
五、裴斯泰洛齊的歷史地位
傳統教育的代表——赫爾巴特
一、生平、著作與世界觀
二、倫理學思想和教育目的
(一)倫理學思想
(二)教育的目的
三、論兒童的管理
四、心理學和教學理論
(一)心理學的基本觀點
(二)教學理論
五、論訓育
六、赫爾巴特的歷史地位
實用主義教育的大師——杜威
一、生平與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
(一)生平
(二)教育思想的理論基礎及思想淵源
二、論教育中的“雙中心”
(一)兒童中心論
(二)社會中心論
三、論教育的本質
(一)教育即生長
(二)教育即經驗的改造
(三)教育即生活
(四)三個命題的關系及杜威教育本質論的特點
四、教育目的論
(一)教育與個人發展的關系
(二)教育與社會發展的關系
(三)歷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論
(四)杜威的觀點
五、論學校
(一)“學校即社會”的涵義
(二)“學校即社會”的意義
六、教學論
(一)課程與教材
(二)教學方法論原則——“從做中學”
(三)思維步驟與教學法要素
七、論兒童個性的形成及發展
八、論德育
九、職業教育觀
十、杜威教育思想的特點及評價
童年世界的揭秘者——蒙臺梭利
一、生平與主要教育活動
二、兒童發展觀
三、蒙臺梭利教學法的主要內容
(一)感官教育
(二)初步的知識學習
(三)實際生活練習
四、論自由、紀律與工作
(一)自由
(二)紀律
(三)工作
……
全人教育思想的——小原國芳
不良兒童的救贖者——馬卡連柯
和諧發展樂章的奏鳴者——蘇霍姆林斯基
解放教育思想的探索者——弗萊雷
外國教育名家思想 節選
《外國教育名家思想》內容簡介:人類社會產生后,作為人類自身繁衍,特別是延續人類精神成果的手段,教育就隨之產生了,關于教育的觀念也產生了。自進入文明時代以來,世界各國,歷朝歷代,都有許多志士仁人熱衷于教育事業,篳路藍縷,克服一切困難,獻身于此,不僅留下眾多思想成果,也留下不少動人佳話。
外國教育名家思想 相關資料
插圖:(一)慈愛的兒童之父前已提及,裴氏生活的年代,農民受到封建階級和新興資產階級的雙重壓迫,生活窮困潦倒,迫使他們不得不把子女一起帶去做工或很少顧及子女的成長。這樣,窮人的子女從小就失去了受教育的機會,有的兒童甚至淪為流落街頭的孤兒。裴斯泰洛齊見狀于心不忍,在新莊農場捉襟見肘的情況下,仍收容了幾十名流浪兒童。新莊“貧兒之家”的創立是裴氏愛的教育思想的第一次可貴嘗試。在“貧兒之家”,裴斯泰洛齊與孤兒們同甘共苦,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生活在一起。作為一名教師,裴斯泰洛齊教授孤兒們讀、寫、算等基礎知識,還教會他們種田、紡紗、織布等手工藝技術,使他們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作為一名慈祥、仁愛的父親,他給予他們足夠的父愛及家庭關懷,使他們在這所孤兒院不再感到孤獨,讓其體會到那種久違的家庭般的溫馨。因此,雖然他們貧窮,他們是孤兒,但是卻一樣能感受到家庭的溫暖,感受到情同手足的“愛”。在斯坦茲教育實驗中,兒童的健康狀態極為惡劣,出身背景也參差不齊。他曾描述道:“當孩子們來到孤兒院時……大多數身體有缺陷,很多人有慢性皮膚病,致使他們步履不便,或是頭上癢痛,或是衣衫襤褸,滿身虱子。很多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目光無力;有的是不知羞恥,習于乞求、偽善和各種欺騙;另一些兒童為不幸所折騰,變成沒有耐心的、猜疑的、膽怯的人,完全缺乏情感,其中也有嬌寵成性的兒童,他們只知道享受,因此顯得自命不凡,不和人們來往,歧視同伴中的小乞兒,不和他們平等相處,似乎很難使自己適應于這種場所和他們的舊習慣大不相同的生活方式。但是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是由于缺乏身體的和心智的活動,大家都是一貫怠惰。10個孩子中難得有一個是認識字母的,至于其他知識,當然更不必談起了。”①即便是孩子們處于極其惡劣的狀況,裴斯泰洛齊也絲毫沒有退縮。他總是能發現每個孩子惡劣缺點下所隱藏的優點,并且極力去呵護他們,啟發和激勵他們的智慧和天賦,揚善避惡,取長補短。在斯坦茲孤兒院,幾乎是裴斯泰洛齊一個人赤手空拳,照顧80多個年齡不等的流浪兒。人數是如此之多,任務是如此之艱巨,但是他的實驗卻是如此的成功,孩子們的健康狀況不斷好轉,開始和睦相處,都把裴斯泰洛齊當做他們的親生“父親”,當做他們無話不說的親密朋友。裴氏用愛去感化學生,讓學生在學校中感覺到家庭的溫暖,他把愛的教育實施于每一個學生身上,真正履行了一位慈父的職責。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