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zhàn)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tài)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0051880
- 條形碼:9787100051880 ; 978-7-100-05188-0
- 裝幀:60g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本書特色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商務印書館語言學出版基金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內(nèi)容簡介
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研究必須從共時的內(nèi)外比較人手,歸納區(qū)內(nèi)的各種類型,再和周邊方言比較其異同,然后在漢語語音吏方面分析其歷史層次。因此,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研究實際上就是方言語音的縱橫兩向的比較研究。本書是就一個大方言區(qū)進行這種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實踐。雖然討論的只是聲母的歷史層次,其實在許多方面已涉及韻母和聲調(diào)的特征。因為聲母的分合和演變常常是以韻母、聲調(diào)為制約條件的。不僅如此,討論聲母的歷史層次勢必還會牽連到詞匯的特征,關系到方言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常用詞和非常用詞、方言固有詞和通語用詞、口語用字和書面語用字等等,也常常成了不同語音歷史層次的取決條件,而方言歷史背景對于理解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來說,有時,是不可缺少的。本書關于贛語聲母歷史層次的研究方法是遵循內(nèi)外比較、歷史分析、關照系統(tǒng)(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的語音系統(tǒng)和語音、詞匯的系統(tǒng)),并且聯(lián)系了語言與歷史文化背景的外部關系,因此,所做的分析是有說服力的,也可以使人們得到關于贛方言的整體特征的認識。可見,研究方法對頭了,分析問題就會有新的突破,理論上也可以得到升華。
除了方法科學,本書的成功還在于作者下足了功力。在討論每個聲母現(xiàn)象的時候,本書都能盡量不遺漏地羅列已有的贛語調(diào)查材料,努力進行類型歸納,做到言之有據(jù)。同時也盡量不遺漏地查檢歷來學者們的有關分析結(jié)論,認真加以比較、權衡和評價。在材料方面,作者從1987年攻讀碩士學位時開始就一點一點地調(diào)查贛方言,后來參加我們所主持的《客贛方言調(diào)查報告》這個研究項目,贛方言點大多是他參與‘或獨力到實地調(diào)查的。從那時到本.書成書,真可謂是十年磨_劍,其中甘苦不言而喻。所以,本書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者這十幾年的積累。在理論方面,作者對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努力做到不論巨細,一一檢驗。對于初學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忽略,對于大專家的結(jié)論也敢于提出質(zhì)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發(fā)掘材料和檢驗理論這兩方面的功力,要尋求突破是艱難的。
本書對于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的研究上有哪些突破,當然還有待于各方面的專家們審核。無需在這一篇序文里一一提出。但是,由于我們始終都參與并關注這項研究,還是有不少感觸的,希望專家和讀者能仔細披閱,多加發(fā)掘。這里只就若干較為重要的課題提個頭,供大家思考。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目錄
**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方法
1.3 資料來源
1.4 標音說明
第二章 贛語的分布與歷史形成
2.1 贛語的分布及其區(qū)分標準
2.2 邵武方言的歸屬
2.3 贛語的形成與發(fā)展
第三章 贛語古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的歷史層次
3.1 贛語古全濁塞音塞擦音聲母的今讀類型
3.2 漢語方言古全濁聲母今讀類型及性質(zhì)
3.3 客贛方言“渠辮笨隊贈叛站鍘”今讀的性質(zhì)
3.4 贛語古全濁聲母今讀的歷史層次
第四章 贛語端組聲母的歷史層次
4.1 贛語端組聲母的今讀類型
4.2透定母讀h(e/f)型的歷史層次
4.3 透定母讀1型的歷史層次
4.4 端透定母細音讀ts、ts1型的歷史層次
第五章贛語泥組聲母的歷史層次
5.1 贛語泥來母今讀的分混類型
5.2 泥來半混型與泥來全混型的關系及歷史層次
5.3 贛語來母的今讀類型
5.4 來母塞音化現(xiàn)象的性質(zhì)及歷史層次
第六章 贛語見組聲母的歷史層次
第七章 贛語曉組聲母的歷史層次
第八章 贛語知莊章精組聲母的歷史層次
第九章 總結(jié)
主要參考書目
后記
專家評審意見
專家評審意見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節(jié)選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是就一個大方言區(qū)進行這種研究的一次成功的實踐。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研究必須從共時的內(nèi)外比較人手,歸納區(qū)內(nèi)的各種類型,再和周邊方言比較其異同,然后在漢語語音吏方面分析其歷史層次。因此,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研究實際上就是方言語音的縱橫兩向的比較研究。雖然討論的只是聲母的歷史層次,其實在許多方面已涉及韻母和聲調(diào)的特征。因為聲母的分合和演變常常是以韻母、聲調(diào)為制約條件的。不僅如此,討論聲母的歷史層次勢必還會牽連到詞匯的特征,關系到方言形成和發(fā)展的歷史背景。常用詞和非常用詞、方言固有詞和通語用詞、口語用字和書面語用字等等,也常常成了不同語音歷史層次的取決條件,而方言歷史背景對于理解方言語音的歷史層次來說,有時,是不可缺少的。《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關于贛語聲母歷史層次的研究方法是遵循內(nèi)外比較、歷史分析、關照系統(tǒng)(聲母、韻母和聲調(diào)的語音系統(tǒng)和語音、詞匯的系統(tǒng)),并且聯(lián)系了語言與歷史文化背景的外部關系,因此,所做的分析是有說服力的,也可以使人們得到關于贛方言的整體特征的認識。可見,研究方法對頭了,分析問題就會有新的突破,理論上也可以得到升華。除了方法科學,《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的成功還在于作者下足了功力。在討論每個聲母現(xiàn)象的時候,《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都能盡量不遺漏地羅列已有的贛語調(diào)查材料,努力進行類型歸納,做到言之有據(jù)。同時也盡量不遺漏地查檢歷來學者們的有關分析結(jié)論,認真加以比較、權衡和評價。在材料方面,作者從1987年攻讀碩士學位時開始就一點一點地調(diào)查贛方言,后來參加我們所主持的《客贛方言調(diào)查報告》這個研究項目,贛方言點大多是他參與'或獨力到實地調(diào)查的。從那時到本.書成書,真可謂是十年磨_劍,其中甘苦不言而喻。所以,《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作者這十幾年的積累。在理論方面,作者對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努力做到不論巨細,一一檢驗。對于初學者的研究成果并不忽略,對于大專家的結(jié)論也敢于提出質(zhì)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沒有發(fā)掘材料和檢驗理論這兩方面的功力,要尋求突破是艱難的。《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對于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的研究上有哪些突破,當然還有待于各方面的專家們審核。無需在這一篇序文里一一提出。但是,由于我們始終都參與并關注這項研究,還是有不少感觸的,希望專家和讀者能仔細披閱,多加發(fā)掘。這里只就若干較為重要的課題提個頭,供大家思考。
贛語聲母的歷史層次研究-中國語言學文庫-第三輯 相關資料
插圖:禹征三苗后,史籍上“三苗”的名稱不見了,在南方代之而起的是越族。從來源上看,越族可能是苗蠻的后裔①。關于其活動范圍,《呂氏春秋·恃君篇》云:“揚漢之南,百越之際。”②《漢書·地理志》說得更具體一些:“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粵雜處,各有種姓。”③學界一般都同意林惠祥(1936:111)的觀點:“百越所居之地甚廣,占中國東南及南方,如今之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越南或至安徽、湖南諸省。”可見,自夏以后,江西地區(qū)的居民應為越族。近幾十年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同樣證明了這一點。一般認為,至青銅時代,以幾何印紋陶為主要特征的青銅器文化,為古代百越族物質(zhì)文化遺存。④從江西境內(nèi)180余處已發(fā)掘的商周文化遺址來看,基本上各處都有幾何印紋陶出土。⑤如被認為是中國南方地區(qū)考古學重大成果之一的江西吳城商代文化遺址,共出土文物900余件淇中就包括大量幾何印紋陶,紋飾特別豐富。根據(jù)彭適凡(1992:95)的研究,吳城遺址大量出土文物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點,說明它不可能是中原商民族的文化,“而應是與中原商民族有著密切關系的古越族的文化。”以上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都說明,夏商西周時期,江西地區(qū)的居民為百越民族,所以,當時通行于江西地區(qū)的語言也應是非漢語的少數(shù)民族語言——古越語。 后記 1987年以前我都在江西學習、工作和生活。驀然回首,離別江西已超過20年。童年時的歌謠已漸變得依稀模糊,惟有那首充滿濃郁鄉(xiāng)韻的民歌卻越來越清晰:“江西是個好地方,好呀么好地方噦嗨,山清水秀好風光
- >
朝聞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莉莉和章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