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二維設計構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8162820
- 條形碼:9787538162820 ; 978-7-5381-6282-0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二維設計構成 本書特色
《二維設計構成》:“十一五”全國高等院校技術設計專業規劃教材
二維設計構成 內容簡介
《二維設計構成》較為系統地介紹了二維構成的理論知識,結合實例范圖,直觀、簡潔、形象地講述了其內容,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全書分為三大知識結構板塊,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以及二維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筆者結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將二維構成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與各個設計領域相結合,更好地發揮了二維構成在設計中的紐帶連接作用,更好地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二維設計構成 目錄
**節 構成藝術的概述
第二節 構成的源流
第三節 二維構成的界定
第四節 二維構成的學習方法
第二章 平面構成基本要素與形態
**節 平面構成的概念
一、平面
二、構成
三、平面構成
第二節 平面構成的基本要素
一、點
二、線
三、面
四、點、線、面的綜合表達
第三節 平面構成的形態
一、具象形態
二、抽象形態
第三章 平面構成的形式美法則
**節 對稱和均衡
一、對稱
二、均衡
第二節 節奏和韻律
第三節 對比和統
一、對比
二、統
第四節 比例和分割
一、比例
二、分割
第四章 平面構成的基本表現形式
**節 重復構成
一、絕對重復構成
二、相對重復構成
第二節 特異構成
一、數理型特異構成
二、自由型特異構成
第三節 漸變構成
一、骨骼變化
二、形態變化
第四節 空間構成
一、平面上空間構成的表現手法
二、空間構成的形式
第五節 形的聯想
第五章 色彩構成的基本原理
**節 色彩構成的概述
一、色彩構成的概念
二、色彩的構成理念
三、色彩研究的發展歷程
第二節 色彩的基本屬性
一、色彩的物質屬性
二、色彩三原色、間色、復色
三、色彩的三要素
第六章 色彩的表現形式
**節 色彩的對比
一、色相對比
二、明度對比
三、純度對比
四、面積對比
五、冷暖對比
第二節 色彩的調和
一、色彩調和的理論
二、色彩調和的方法
第七章 色彩的心理效應
**節 色彩的心理感知
第二節 色彩的情感聯想
一、具體聯想
二、抽象聯想
第三節 色彩的象征
第四節 色彩的通感
一、色彩與音樂
二、色彩與味覺
第八章 色彩的傳達方法
**節 色彩的采集與重構
一、從大自然中采集與重構色彩
二、從文化藝術中采集與重構色彩
三、從傳統藝術中采集與重構色彩
第二節 色彩體現的空間
第九章 二維構成的拓展與延伸
**節 二維構成在建筑設計中
第二節 二維構成在室內設計中的應用
第三節 二維構成在視覺傳達設計中
第四節 二維構成在服裝服飾設計中
第五節 二維構成在視覺傳媒藝術中
第六節 二維構成在產品設計中
第七節 二維構成在展示空間、櫥窗設計中
二維設計構成 節選
《二維設計構成》較為系統地介紹了二維構成的理論知識,結合實例范圖,直觀、簡潔、形象地講述了其內容,便于學生理解掌握。全書分為三大知識結構板塊,即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的基礎知識以及二維構成在設計中的應用。筆者結合多年的實踐教學經驗,將二維構成基礎知識分門別類地與各個設計領域相結合,更好地發揮了二維構成在設計中的紐帶連接作用,更好地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二維設計構成 相關資料
插圖:構成,是指一種造型概念,同時也是現代造型設計的一個術語。它是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組合一起,或者是將組合在一起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元素經分解后再進行組合,同時也是按照美的視覺效果、力學的原理進行編排和組合。它是以理性和邏輯推理來創造形象,研究形象與形象之間的排列方法,是理性與感性相結合的產物。從廣義上講,它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各個領域普遍使用的概念。構成既可以是組合,也可以是分解。對于構成的認識,我們還可以理解為組裝、建造、結構、構圖及造型。因此,它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體的、空間的。構成具有一定的廣泛性,但與“平面”二字結合后,就特指視覺元素在二次元的平面上所進行的活動,就自然地與立體和空間區別開來。平面構成是一種基礎的造型活動,是一門研究形態的創造方法的基礎學科,它的活動過程就是從組合到分解再到組合的一種過程。從功能上看,構成藝術是形式感的藝術,是解決眾多的工業產品——現代建筑、城市規劃、傳達媒介的設計問題,它的體系、策略、設計觀、技術體系是用來設計如何滿足社會需求、商業需求的通道和橋梁。而設計的社會功能問題是設計永恒不變的主題。構成設計作為造型訓練的一種常規使用手法,主要是在于它打破了傳統美術對于具象描寫的局限思維,而主要是從抽象形態人手,為的是培養學生對形的敏感性,在開拓學生對形的抽象思維的同時也反映出了現代生活的審美理想。第二節 構成的源流自19世紀,人們對于宏觀和微觀宇宙物質結構有了逐步認識和了解,對于事物內部結構的探討更為重視,并且這一點對藝術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如要達到有秩序的認識,要通過現象掌握事物內部結構,并從內部結構認識上去認識事物。強調不僅要從事物的個別成分和事物外在的現象去認識它,而且要從成分內部之間的關系去認識,即從結構的整體上去認識。20世紀是建立在最新發展的量子力學基礎之上的微觀認識論,人們更為關注事物內部的結構,這種由宏觀認識到微觀認識的深化,也影響了造型藝術規律的發展。因此,平面構成的認識源于自然科學和哲學認識論的發展。構成觀念可以說早在西方繪畫中就可見到其影子。如立體主義繪畫、俄國的構成主義、荷蘭的新造型主義,它們都主張放棄傳統的寫實,直到1919年世界上第一所設計教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山海經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經典常談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巴金-再思錄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