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兩種文化之爭 戰后英國的科學、文學與文化政治
-
>
東方守藝人:在時間之外(簽名本)
-
>
易經
-
>
辛亥革命史叢刊:第12輯
-
>
(精)唐風拂檻:織物與時尚的審美游戲(花口本)
-
>
日本禪
-
>
日本墨繪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17492
- 條形碼:9787300117492 ; 978-7-300-11749-2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本書特色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內容簡介
近代中國學術界名家輩出,形成宋以來學術發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現大量史料,承襲清學余蔭,溝通域外漢學,當在首要之列。治學須知大勢,近代國際漢學界對中國認識的深化和中國學者掌握西學外語程度的增強,使得彼此得以溝通,漸成一有機整體。通過描述分析中外學界的交往關系,可以顯現學術發展的狀況趨勢,并把握個人及流派在其中所處的時空位置,進而探尋新世紀中國學術發展的正途大道。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節 緣起
第二節 學術史
第三節 方法
**章 四裔偏向與本土回應
**節 由域外到本部
第二節 方法與文獻
第三節 歐風美雨論高下
第四節 發現與發明
第五節 了解之同情
第二章 歐美漢學界與中國學者
**節 巴黎學派正統
第二節 西北歐各國
第三節 從沙俄到蘇俄
第四節 新大陸的影響
第三章 溝通歐洲漢學的先進——陳季同述論
**節 “留學”與隨使
第二節 折沖樽俎
第三節 私債風波
第四節 保臺到革政
第五節 楚材晉用
第四章 伯希和與中國學術界
**節敦煌劫寶
第二節 禮尚往來
第三節 文雅的樹敵藝術
第四節 蓋棺論定
第五章 胡適與國際漢學界
**節 留學結緣
第二節 貴族與帝師
第三節 來華同好
第四節 歐游識名家
第五節 關懷東亞
第六節 彼岸炎涼
第六章 東亞各國的學術交流——以中國研究為中心
**節 游歷與新興東洋學
第二節 中h學術交往
第三節 朝鮮與蒙古
第四節 由媒介而通道
第五節 魏建功與金九經
第六節 還期相敬莫相輕
第七章 近代日本留華學生
**節 留學乎?間諜乎?
第二節 學問的留學生
第三節 學習與生活
第八章 梁啟超的國學研究與日本
**節 肇始與先驅
第二節 “耳痛”的書評
第三節 角逐東方文化事業
征引文獻
人名索引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節選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主要內容簡介:近代中國學術界名家輩出,形成宋以來學術發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涌現大量史料,承襲清學余蔭,溝通域外漢學,當在首要之列。治學須知大勢,近代國際漢學界對中國認識的深化和中國學者掌握西學外語程度的增強,使得彼此得以溝通,漸成一有機整體。通過描述分析中外學界的交往關系,可以顯現學術發展的狀況趨勢,并把握個人及流派在其中所處的時空位置,進而探尋新世紀中國學術發展的正途大道。
國學與漢學——近代中外學界交往錄(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作者簡介
桑兵,河北威縣人,歷史學博士。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孫中山研究所所長,廣東省珠江學者特聘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委員。專著有《晚清學堂學生與社會變遷》、《清末新知識界的社團與活動》、 《孫中山的活動與思想》、 《晚清民國的國學研究》、 《庚子勤王與晚清政局》、 《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等,主編有《戴季陶集》、 《近代中國學術流派研究》、 《清代稿鈔本》等。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