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最新真考題庫模擬考場及詳解·二級MSOffice高級應用
-
>
決戰行測5000題(言語理解與表達)
-
>
軟件性能測試.分析與調優實踐之路
-
>
第一行代碼Android
-
>
JAVA持續交付
-
>
EXCEL最強教科書(完全版)(全彩印刷)
-
>
深度學習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高等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2100688
- 條形碼:9787512100688 ; 978-7-5121-006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高等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教材) 本書特色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原理與技術的完美結合教學與科研的*新成果語言精練,實例豐富可操作性強,實用性突出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高等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教材) 內容簡介
本書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涵蓋了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絡領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通信基礎、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網絡互連、無線網絡技術、internet及應用、網絡安全等內容。本書內容取材新穎,反映了網絡技術的*新發展趨勢。書內各章均附有習題。
本書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各類希望了解計算機網絡人員的培訓教材或參考書。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高等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教材) 目錄
1.1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概念
1.1.1 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1.2 計算機網絡的基本組成
1.1.3 計算機網絡的邏輯結構
1.2 計算機網絡的發展
1.2.1 **代計算機通信網絡
1.2.2 第二代計算機通信網絡
1.2.3 第三代計算機通信網絡
1.2.4 intemet的發展階段
1.3 計算機網絡的拓撲結構
1.3.1 總線型結構
1.3.2 星狀結構
1.3.3 環狀結構
1.3.4 樹狀結構
1.3.5 網狀結構
1.3.6 混合型結構
1.4 計算機網絡的分類
1.4.1 按網絡覆蓋范圍分類
1.4.2 按網絡的拓撲結構分類
1.4.3 按通信傳播方式分類
1.4.4 按通信介質分類
1.5 計算機網絡的主要功能
1.5.1 數據通信
1.5.2 資源共享
1.5.3 分布處理
1.6 計算機網絡的應用
習題
第2章 數據通信基礎
2.1 數據通信系統
2.1.1 概述
2.1.2 數據通信系統的組成
2.1.3 數據通信的過程
2.1.4 信道及信道容量
2.1.5 數據通信系統的主要性能指標
2.2 數據編碼技術
2.2.1 模擬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
2.2.2 數字數據的數字信號編碼(基帶傳輸)
2.2.3 數字數據的模擬信號編碼(頻帶傳輸)
2.3 數據傳輸技術
2.3.1 并行通信與串行通信
2.3.2 數據通信的方向
2.3.3 數據同步方式
2.4 多路復用技術
2.4.1 頻分多路復用技術(fdm)
2.4.2 時分多路復用技術(tdm)
2.4.3 碼分多路復用技術(cdm)
2.4.4 波分多路復用技術(wdm)
2.5 數據交換技術
2.5.1 電路交換
2.5.2 報文交換
2.5.3 分組交換
2.5.4 幀中繼技術
2.5.5 異步傳輸模式
2.6 差錯控制技術
2.6.1 差錯的產生
2.6.2 差錯控制編碼
2.6.3 差錯控制方法
習題
第3章 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
3.1 網絡體系結構
3.1.1 網絡協議
3.1.2 網絡體系結構分層設計
3.2 開放系統互連參考模型0s1/rm
3.2.1 0s1參考模型
3.2.2 各層的主要功能
3.3 tcp/ip參考模型
3.3.1 tcp/ip參考模型簡述
3.3.2 主機一網絡層
3.3.3 互連層
3.3.4 傳輸層
3.3.5 應用層
……
第4章 局域網
第5章 網絡互連
第6章 無線網絡技術
第7章 internet及應用
第8章 網絡安全
習題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高等院校計算機應用技術系列教材) 節選
《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從實用的角度出發,涵蓋了數據通信和計算機網絡領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術。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網絡基礎、數據通信基礎、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局域網、網絡互連、無線網絡技術、Internet及應用、網絡安全等內容。《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內容取材新穎,反映了網絡技術的*新發展趨勢。書內各章均附有習題。《計算機網絡實用技術教程》可作為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材或參考書,也可作為各類希望了解計算機網絡人員的培訓教材或參考書。
- >
回憶愛瑪儂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