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利為利:財政關系與地方政府行為
-
>
立足飯碗 藏糧于地——基于中國人均耕地警戒值的耕地保護視角
-
>
營銷管理
-
>
茶葉里的全球貿易史(精裝)
-
>
近代華商股票市場制度與實踐(1872—1937)
-
>
麥肯錫圖表工作法
-
>
海龜交易法則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5888548
- 條形碼:9787505888548 ; 978-7-5058-8854-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 本書特色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 內容簡介
簡介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中青年經濟學家文庫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 目錄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問題界定
1.3 研究意義
1.4 研究思路與技術路線
1.5 本書內容安排
1.6 研究創新與不足
第2章 概念界定與文獻回顧
2.1 概念界定
2.1.1 農村勞動力和農民工
2.1.2 社會網絡和社會資本
2.2 西方勞動力遷移與社會融合理論研究
2.2.1 西方宏觀勞動力遷移理論
2.2.2 西方勞動力社會融合理論
2.3 社會網絡與社會資本理論
2.3.1 社會網絡理論
2.3.2 社會資本理論
2.4 社會網絡、社會資本與勞動力流動關系研究
2.4.1 西方社會網絡理論與勞動力流動關系研究
2.4.2 我國農村勞動力城市流動與社會資本關系研究
2.5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仍需進一步研究的問題
第3章 農民工城市融合的社會資本理論框架
3.1 影響社會資本形成的基本要素
3.1.1 互動——社會資本形成的行動要素
3.1.2 距離——社會資本形成的前提要素
3.1.3 規范——社會資本形成的穩定要素
3.2 社會資本層次及其內在關系
3.2.1 不同層次的社會資本
3.2.2 不同層次社會資本的內在邏輯關系
3.3 傳統中國社會的構成與特征
3.3.1 中國傳統社會的微觀構成與特征
3.3.2 中國傳統社會的中觀構成與特征
3.3.3 中國傳統社會的宏觀構成與特征
3.3.4 傳統中國社會構成的基本框架
3.4 影響農民工城市融合的社會資本理論框架
3.4.1 改革開放前中國社會資本的形成背景
3.4.2 影響農民工城市融合的社會資本理論框架的構建
第4章 影響農民工城市融合的社會資本及其研究假設
4.1 轉型時期農民工城市融合
4.1.1 農民工城市融合的內涵
4.1.2 農民工城市融人的路徑
4.2 轉型時期影,響農民工城市融合的社會資本及其研究假設
4.2.1 農民工的宏觀社會資本對其城市融合的影響
……
第5章 農民工社會資本狀況分析
第6章 農民工社會資本影響其城市融合的實證檢驗
第7章 本書總結與政策建議
參考文獻
附錄:農民工社會資本調查訪談表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 節選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內容簡介:隨著社會科學發展的不斷深入,理性選擇范式開始遭到很多人的質疑和批判。**,個人并不總是理性的。特別是西蒙提出“有限理性”的質疑后,個人理性遭到后來學者的廣泛批判。第二,個人并不總是追求收益*大化。受到意識形態的影響,個人總會放棄利益,而形成合作關系。第三,制度和文化并不是均質影響人類行為的。不同的文化條件下,人們的行動具有選擇性。總的來說,經濟理性遭到的質疑,其起點都是經濟理性忽視了社會性的存在。
社會資本視角的農民工城市融合研究 作者簡介
季文,男,1968年11月出生,先后于南京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獲得碩士、博士學位,現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副研究員。現供職于南京市人事局,為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和南京市社科院特聘研究員。 分別在《中國行政管理》、《中國人力資源開發》、《江蘇社會科學》、《江漢論壇》、《農業經濟問題》、《福建論壇》等多種核心期刊上發表各類學術文章二十余篇。 先后獲得中國博士后研究基金、江蘇省博士后研究基金。 先后獲得第四屆全國人事人才科研成果二等獎、2009年全國人事科研成果三等獎、第八屆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三等獎、第七屆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成果優秀獎等七個獎項。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蜂”培養計劃。 先后獨立主持各類省市軟科學課題7項、參與3項。
- >
巴金-再思錄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