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4360793
- 條形碼:9787504360793 ; 978-7-5043-6079-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 目錄
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 節選
《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內容簡介:新聞學界泰斗方漢奇教授常說:“課養人,人養課。”大意指,一門成功的課程能夠扶持并造就一個優秀的教師,而一個有造詣的教師則可以培植和建設一門優秀的課程。推而廣之,我以為方老的話也可以這樣解讀,即一批勤勉和有水平的教師能夠推動一個有生命力的研究方向生成和發展,一個有前景和活力的研究方向則可以促進一支研究團隊的形成與進步。南京師淪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就是這樣走過來的。經過十年多全院上下齊心協力工作,他們在辦學、科研和學科建設上逐漸形成兩個特色、兩個強項:一是農民和農村傳播的研究,二是新聞法學的研究。在這兩個學科方向上,初步建成一支團隊,產出一批標志性成果。這正是方老所指出的那樣:“課養人,人養課。”他們已經嘗到了這樣做的甜頭。顧理平教授的新作《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是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重點抓好新聞法學方向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又一部代表作。顧教授這些年來鍥而不舍,對新聞法學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系統研究。他先是圍繞新聞法學的總體框架進行全面的宏觀研究,這一研究的成果以專著《新聞法學》出版為標志。接著,他既著力于新聞法理的系統研究,又兼顧回答新聞傳播活動中凸現的重大法律問題的實際需要,同時進行新聞侵權和隱性采訪兩個專題的研究,先后出版了《新聞侵權與法律責任》、《隱性采訪論》兩部專著。隨后,顧理平教授著手進行新聞法學中*具核心價值的問題,即新聞法律關系的研究,經過幾年持續攻關,其成果就是剛剛殺青的這部書稿,他將這部書稿命名為《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
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 相關資料
現代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社會組織和社會個體都存在于信息之中。換句話說,社會組織和社會個體的存在價值是通過信息表現出來的。由于受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限制和社會交往條件的限制,在古代社會,信息的傳遞無需也不可能像現代社會這樣顯得不可或缺。千百年來形成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的農業社會的生活方式,使社會組織和成員不必太多地關注信息而可以成慣性地棲息著。當然,在那樣的時代,信息依然具有其存在的價值。譬如說,商品交換需要通過傳遞實現價值。每一個商品的擁有者,他們自然可以通過擁有較多的信息而最大限度地實現其商品的價值。但是,人們交際范圍的局限使這種信息大都停留在簡單的人際傳播階段,因此,信息的價值是極其有限的。譬如教育信息,千百年來生生不息地薪火相傳,但是教育信息的傳播和大眾傳播是有著巨大差異的。教育信息在相當長的時間中是通過人際傳播來實現的。在這個時候,人們對信息價值的認識是比較膚淺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尤其是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世界各國漸次由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社會的分工也因科技的發展而顯得日漸精細。于是,信息的傳遞就具備了不可或缺的獨特價值。商情信息、戰爭信息、災害信息、慶典信息
新聞權利與新聞義務 作者簡介
顧理平,男,1963年5月1日生,江蘇江陰人,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黨委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致力于新聞法學和社會新聞領域的研究,迄今已撰寫出版了六部學術著作,并參與了十余部書稿的編寫工作,1999年,出版了中國第一部新聞法學領域的專著《新聞法學》(2005年出版了該書的修訂版)。隨后又先后出版了《新聞侵權與法律責任》(2001年)、《社會新聞采寫藝術》(2002年)、《隱性采訪論》(2004年)等個人學術著作,本書是作者的第七部著作。此外.還在《新聞與傳播研究》、《現代傳播》、《江蘇社會科學》等刊物發表過學術論文共計六十余篇曾先后在《當代傳播》、《中國廣播電視學刊》開設學術研究專欄,連續發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在全國產生了較大影響主持過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新聞侵權與法律責任問題研究”等科研項目多項。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推拿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我與地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