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四千年農夫 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永續農業
-
>
(精)中華古樹名木(全2冊)
-
>
線辣椒優質高產栽培
-
>
生命的藝術:動物解剖學的神秘歷史之旅
-
>
正確使用農藥知識問答
-
>
龍眼譜:外二種
-
>
迷你花園:打造你的玻璃生態瓶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1101488
- 條形碼:9787511101488 ; 978-7-5111-0148-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 本書特色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由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出版。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分析了菰屬植物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包括菰的生物學特征、在水稻育種中的應用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的重點。概述了基因組文庫的類型與特征以及植物抗病基因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國際上**個菰基因組可轉化人工染色體(tac)文庫的構建及抗病基因相關候選tac克隆篩選的實驗過程與結果。本書可供從事植物(尤其是菰屬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參考。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 目錄
1.1 菰屬植物分類及其生物學特性
1.2 菰屬植物與水稻育種應用研究現狀
1.3 菰屬植物分子水平研究狀況
2 植物抗病基因研究進展
2.1 植物病害的種類及相關概念
2.2 植物抗病反應
2.3 植物抗病基因種類
2.4 nbs—lrr類抗病基因
2.5 植物抗病基因作用機理
2.6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
3 基因組文庫
3.1 基因組文庫概述
3.2 人工染色體的種類及特征
3.2.1 酵母人工染色體(yac)
3.2.2 細菌人工染色體(bac)
3.2.3 源于pi的人工染色體(pac)
3.2.4 雙元細菌人工染色體(bibac)
3.2.5 可轉化人工染色體(tac)
4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構建及篩選
4.1 材料
4.1.1 主要材料
4.1.2 主要試劑
4.1.3 主要儀器
4.2 方法
4.2.1 菰hmwdna的制備
4.2.2 tac克隆載體的制備
4.2.3 感受態細胞的制備
4.2.4 連接轉化
4.2.5 收集與保存
4.2.6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鑒定
4.2.7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篩選
4.3 結果與分析
4.3.1 菰hmwdna的制備
4.3.2 預酶切條件的確定
4.3.3 大量酶切后分離基因組dna
4.3.4 連接轉化
4.3.5 菰基因組tac文庫克隆保存
4.3.6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鑒定
4.3.7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篩選
4.4 討論
4.4.1 構建tac文庫的優勢
4.4.2 構建菰基因組tac文庫條件的優化
4.4.3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鑒定
4.4.4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保存和篩選
4.4.5 菰基因組tac文庫的應用
4.5 結論
參考文獻
附錄 genbank已公布的菰(zizanialatifolia)基因序列
縮略語
致謝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 節選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全面分析了菰屬植物的國內外研究現狀.主要包括菰的生物學特征、在水稻育種中的應用和分子水平上研究的重點。概述了基因組文庫的類型與特征以及植物抗病基因研究進展。重點介紹了國際上**個菰基因組可轉化人工染色體(TAC)文庫的構建及抗病基因相關候選TAC克隆篩選的實驗過程與結果。《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可供從事植物(尤其是菰屬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本科生、研究生和科研工作者參考。
菰屬植物研究現狀及其功能基因篩選 相關資料
插圖:病原物從侵染到寄主植物病狀出現的過程,簡稱病程。侵染程序一股分為三個時期:①侵入期。從病原物侵入到與寄主植物建立營養或寄生關系的一段時間。②潛育期。從病原物初步與寄主植物建立寄生關系到出現明顯癥狀的一段時間。潛育期的長短因病原物的生物學特性,寄主植物的種類、生長狀況和時期,以及環境條件的影響而有所不同。③發病期。受侵染的寄主植物在外部形態上出現明顯的癥狀,包括染病植物在外部形態上反映出的病理變化和病原物產生繁殖體的階段。病害從前一個生長季節始發病到下一個生長季節再度發病的過程稱為侵染循環,又稱病害的年份循環。病程是組成侵染循環的基本環節。侵染循環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①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度過寄主植物的休眠期,成為下一個生長季節的侵染來源。②初侵染和再侵染。經過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寄主生長季節中,苗木種植前進行病害防疫的,首次侵染為初侵染,重復侵染為再侵染。只有初侵染,沒有再侵染,整個侵染循環僅有一個病程的稱為單循環病害(如麥類黑穗病菌)。在寄主生長季節中重復侵染,多次引起發病,其侵染循環包括多個病程的稱為多循環病害(如稻瘟病菌、白葉枯病菌等)。③病原物的傳播。病原物傳播分主動傳播和被動傳播。前者如有鞭毛的細菌或真菌和孢子在水中游動傳播等,其傳播的距離和范圍有限;后者靠自然和人為因素傳播,如氣流傳播、水流傳播、生物傳播和人為傳播。植物病害流行是指侵染性病害在植物群體中的順利侵染和大量發生,其流行是病原物群體和寄主植物群體在環境條件影響下相互作用的過程,環境條件常起主導作用。對植物病害影響較大的環境條件主要包括下列三類:①氣候土壤環境,如溫度、濕度、光照和土壤結構、含水量、通氣性等。②生物環境,包括昆蟲、線蟲和微生物。③農業措施,如耕作制度、種植密度、施肥、田間管理等。植物傳染病只有在寄主的感病性較強,且栽種面積和密度較大:病原物的致病性較強,且數量較大;環境條件特別是氣候、土壤和耕作栽培條件有利于病原物的侵染、繁殖、傳播和越冬,而不利于寄主植物的抗病性時才會流行。對植物病害防治,一般遵循如下原則:消滅病原物或抑制其發生與蔓延;提高寄主植物的抗病能力;控制或改造環境條件,使之有利于寄主植物而不利于病原物,抑制病害的發生和發展。對植物病害防治一般著重于植物群體的預防,因地
- >
山海經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史學評論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