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論中國
-
>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
-
>
同盟的真相:美國如何秘密統治日本
-
>
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
>
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
-
>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第四卷
-
>
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208088054
- 條形碼:9787208088054 ; 978-7-208-08805-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 本書特色
本書匯集了作者早些時候有關安全研究方面的成果,并形成了一個獨創的、嚴謹的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這項研究中經驗分析的范圍極其廣泛、意義深遠。該書是對冷戰后世界中安全問題的一次重要反思,并成功地對各種傳統的、爭論不休的理論方法提出了挑戰。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卡爾·霍爾斯蒂
這本書是人們期盼已久的布贊和維夫關于安全化問題*初闡釋的后續專著。《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為解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地區安全復合體,提供了一個概念工具。該書是一個里程碑性的研究.既展示了卓越的理論先進性,又體現了對數據永不滿足的渴望,并實現了二者的完美結合。
——康奈爾大學彼得·卡贊斯坦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 內容簡介
本書提出的觀點是,自去殖民化以來,安全的各種地區模式在國際政治中已經變得更為顯著。兩位作者從哥本哈根學派安全研究的傳統出發,運用可操作性的地區安全理論對整個國際體系進行了經驗分析,各章分別涉及非洲、巴爾干地區、歐洲獨聯體地區、歐洲歐盟地區、東亞、中東、北美、南美和南亞。該書討論的焦點是冷戰后時代,但對于每個地區安全復合體的起源和發展歷史也進行了追溯。作者將安全的地區態勢同當下有關全球權力結構的辯論聯系起來,對冷戰后時代的國際安全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解釋,既避免了世界單極論的極端簡化傾向,又避免了全球主義者世界新無序論的極端去領土化傾向。兩位作者的分析框架為我們展現了世界不同地區異彩紛呈的安全態勢,并進行不同維度的比較。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 目錄
譯者序
英文版前言
**部分 導論:創建研究全球安全的地區方法
導言
**章 當代國際安全結構的理論和歷史
關于冷戰后安全秩序的三種理論視角
地區安全的現代簡史
歷史與差異:地區安全復合體的不同國家遺產
本章結論
第二章 地區層次與全球層次的區分
如何和為何區分地區層次與全球層次
冷戰后的極性問題
本章結論
第三章 安全復合體:一種地區安全理論
地區層次的安全
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主要變量
描述性的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地區研究的矩陣
預測性的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主要發展前景
修訂的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建構主義方法和更寬泛的
安全化研究議程
在文獻中的地位
**部分結論
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的性質
本書的結構
第二部分 亞洲
導言
第四章 南亞:緩慢走向內在變革和外在變革
冷戰時期的南亞地區安全復合體:從去殖民化到沖突形態
冷戰后:連續抑或變革?
本章結論
第五章 冷戰時期的東北亞和東南亞地區安全復
合體
國內層次
地區層次
地區間層次
全球層次和東亞
本章結論
第六章 世紀年代及其后:東亞復合體的
興起
國內層次
次級復合體層次
地區層次
地區間層次:一個正在擴展的超級復合體
全球層次
本章結論
第二部分結論:亞洲超級復合體的主要發展前景
沖突形態
安全機制
第三部分 中東和非洲
導言
第七章 中東:持久的沖突形態
引言
中東地區安全復合體
冷戰后的和平進程及其失敗
苯毒純論
第八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弱國和失敗國家的安全
態勢
引言
國內層次
地區層次
地區間層次
全球層次
苯章純論f
第三部 分結論
非洲
中東
中東與非洲之間的互動
第四部分 美洲
導言
第九章 北美洲:唯一超級大國及其環境
引言
北美洲地區安全復合體的形成
冷戰時期地區安全復合體的結構
冷戰后的北美洲安全
本章結論
第十章 南美洲:沖突不足的異類?
地區安全復合體的起源和特征
冷戰
冷戰后的變化
本章結論
第四部分結論:美洲地區安全復合體的發展前景
第五部分 歐洲
導言
歐洲地區安全復合體的形成
年以前地區安全復合體的運作
第十一章 歐洲歐盟地區:歐洲聯盟及其“近鄰國家”
冷戰時期的歐洲安全
后冷戰時期歐洲的安全化:歐盟核心
歐洲東部的安全化
歐洲歐盟地區的外圍
地區制度與傳統安全
歐洲歐盟地區的全球地位:自我保全?地區間積極行為體?全球大國?
本章結論
第十二章 巴爾干國家和土耳其
巴爾干主要單位的形成
南斯拉夫解體后東南歐的安全態勢
遏制、干涉和整合:作為歐洲的巴爾干
土耳其
本章結論
第十三章 后蘇聯地區:環繞俄羅斯的地區安全復合體
年以前的歷史
—年地區安全復合體的演進
本章結論
第五部分結論:歐洲超級復合體的發展前景
第六部分 結論
導言
第十四章 地區與強權:總結與前瞻
引言:國際安全結構
地區與強權:地區安全復合體前景展望
全球層次態勢
第十五章 國際安全理論研究的反思
起始假定:領土性和安全分析的地區層次
地區比較
安全研究地區主義方法的優勢
地區安全復合體理論應用中的難題
術語解釋
參考文獻
新聞媒體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 節選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提出的觀點是,自去殖民化以來,安全的各種地區模式在國際政治中已經變得更為顯著。兩位作者從哥本哈根學派安全研究的傳統出發,運用可操作·性的地區安全理論對整個國際體系進行了經驗分析,各章分別涉及非洲、巴爾干地區、歐洲獨聯體地區、歐洲歐盟地區、東亞、中東、北美、南美和南亞。該書討論的焦點是冷戰后時代,但對于每個地區安全復合體的起源和發展歷史也進行了追溯。作者將安全的地區態勢同當下有關全球權力結構的辯論聯系起來,對冷戰后時代的國際安全提出了一種獨特的解釋,既避免了世界單極論的極端簡化傾向,又避免了全球主義者世界新無序論的極端去領土化傾向。兩位作者的分析框架為我們展現了世界不同地區異彩紛呈的安全態勢,并進行不同維度的比較。
地區安全復合體與國際安全結構 作者簡介
巴里·布贊,倫敦經濟學院蒙塔古·伯頓(Montague Burton)講席教授,哥本哈根大學和吉林大學名譽教授。曾任英國國際關系學會主席(1988-1990年), (北美)國際關系學會副主席(1993-1994年),1999年起成為國際關系學英國學派總召集人,2004年起擔任《歐洲國際關系學雜志》編輯,1998年被選為英國學術院研究員,2001年被選為英國社會科學學術團體聯合會院士。主要研究領域為國際安全、地區安全、世界歷史、國際社會、英國學派等。主要研究成果有:《人民、國家和恐懼:國際關系中的國家安全難題》、《無政府狀態的邏輯:從新現實主義到結構現實主義》、《新安全論》、《世界歷史中的國際體系》、《美國和諸大國》、《國際安全研究的演進歷程》等。
- >
朝聞道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我與地壇
- >
巴金-再思錄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月亮虎
- >
經典常談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