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明史講義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7613237
- 條形碼:9787807613237 ; 978-7-80761-323-7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明史講義 本書特色
《明史講義》:凡中國所謂正史,必作史者得當時君主所特許行世。……在清代修成《明史》時,有國已將及百年,開館亦逾六十載,承平日久,經歷三世。著手之始,即網羅全國知名之士,多起之于遺逸之中,而官修之外,又未嘗不兼重私家之專業,如是久久而后告成,亦可謂刻意求精矣。既成之后,當清世為史學者,又皆以尊重朝廷之故,專就《明史》中優點而表揚之,觀《四庫提要》所云,可以概見。
明史講義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明史體例;開國;靖難;奪門;議禮;萬歷之荒怠;開崇兩朝亂亡之炯鑒等。
明史講義 目錄
**章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
第二章 明史體例 附明代系統表
第二編 各論
**章 開國
**節 太祖起事之前提 附群雄系統表說
第二節 太祖起事至洪武建元以前
第三節 明開國以后之制度
第四節 洪武年中諸大事
第二章 靖難
**節 建文朝事之得失
第二節 靖難兵起之事實
第三節 靖難后殺戮之慘
第四節 靖難以后明運之隆替
第五節 靖難兩疑案之論定
第六節 仁宣兩朝大事略述
第七節 明代講學之始
第三章 奪門
**節 正統初政
第二節 土木之變
第三節 景泰即位后之守御
第四節 景泰在位日之功過
第五節 奪 門
第六節 成化朝政局
第七節 弘治朝政局
第八節 英憲孝三朝之學術
第四章 議禮
**節 武宗之失道
第二節 議禮
第三節 議禮前后之影響
第四節 隆慶朝政治
第五節 正嘉隆三朝之學術
第五章 萬歷之荒怠
**節 沖幼之期
第二節 醉夢之期
第三節 決裂之期
第四節 光宗一月之附贅
第六章 天崇兩朝亂亡之炯鑒
**節 天啟初門戶之害
第二節 天啟朝之奄禍
第三節 崇禎致亡之癥結
第四節 專辨正袁崇煥之誣枉
第五節 崇禎朝之用人
第六節 李自成張獻忠及建州兵事
第七章 南明之顛沛
**節 弘光朝事
第二節 隆武朝事 附紹武建號
第三節 永歷朝事
第四節 魯監國事
后記
明史講義 節選
《明史講義》為孟森先生20世紀30年代在北京大學授課時的講義。孟森先生是近代中國明清史研究的開創者,成就卓著。《明史講義》雖為講義,但卻是**次用新體裁系統地講述明代歷史,作者以《明史》考證明朝史事,并引證明人文集、私修史及野史筆記等,內容充實,并具有極明顯的學術深度,對后輩學者影響極大。《明史講義》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后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于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并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明史講義 相關資料
明史在史學上之位置凡中國所謂正史,必作史者得當時君主所特許行世。然古多由史家有志乎作,國家從而是認之;至唐,始有君主倡始,擇人而任以修史之事,謂之敕撰。敕撰之史,不由一人主稿,雜眾手而成之。唐時所成前代之史最多,有是認一家之言,亦有雜成眾手之作;唐以后則修史之責皆國家任之,以眾手雜成為通例。其有因前人已成之史。又經一家重作而精密突過原書者,惟歐陽修之《新五代》足當之,其余皆敕撰之書為定本,私家之力固不足網羅散失以成一代之史也。《明史》即敕修所成之史。在清代修成《明史》時,有國已將及百年,開館亦逾六十載,承平日久,經歷三世。著手之始,即網羅全國知名之士,多起之于遺逸之中,而官修之外,又未嘗不兼重私家之專業,如是久久而后告成,亦可謂刻意求精矣。既成之后,當清世為史學者,又皆以尊重朝廷之故,專就《明史》中優點而表揚之,觀《四庫提要》所云,可以概見。然學者讀書,必有實事求是之見,如趙翼之《廿二史刮記》,世亦以為稱頌《明史》之作,其實于《明史》疏漏之點亦已頗有指出,但可曲原者仍原之,若周延儒之人《奸臣傳》,若劉基、廖永忠等傳兩條中所舉,《史》文自有抵牾之處,一一又求其所以解之,惟喬允升、劉之鳳二傳,前后相隔止二卷,而傳中文字相同百數十字,不能不謂為纂修諸臣未及參訂。其實《明史》疏漏,并不止此;間有重復,反為小疵,根本之病,在隱沒事實,不足傳信。此固當時史臣所壓于上意,無可如何,亦史學家所不敢指摘者。且史既隱沒其事實矣,就史論史,亦無從發見其難于傳信之處,故即敢于指摘,而無從起指摘之意,此尤見隱沒事實之為修史大惡也。《明史》所以有須隱沒之事實,即在清代與明本身之關系。清之發祥,與明之開國約略同時,清以肇祖為追尊入太廟之始,今核明代《實錄》,在成祖永樂間已見肇祖事跡,再參以《朝鮮實錄》,在太祖時即有之。至清之本土所謂建州女真部族,其歸附于明本在明太祖時。建州女真既附于明,即明一代二百數十年中,無時不與相接觸。《明史》中不但不許見建州女真,并凡女真皆在所諱,于是女真之服而撫字,叛而征討,累朝之恩威,諸臣之功過,所系于女真者,一切削除之。從前談明、清間史事者,但知萬歷以后清太祖兵侵遼沈,始有沖突可言,亦相傳謂清代官書所述征明等語必不正確,而《明史》既由清修,萬歷以后之遼東兵事敘述乃本之清代紀載,求其不相抵觸,必不能用明代真實史料,而不知女真之服屬于明尚遠在二百年之前。凡為史所
- 主題:這個系列很不錯
這套書很好呀,都是一些領域的大學者,很有水平,有一部分是民國的已故大師遺作,更是難得,有時候翻一番也覺得受益良多,簡體橫版,適合現代的普通人閱讀習慣,盡可能收集齊吧,目前收了20幾種。接著收,希望多做活動,趕緊收集齊全。此舉,中圖網確實為功不小。
- >
推拿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莉莉和章魚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