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中國史綱 本書特色
《中國史綱》:從前講歷史的人每喜歡從“天地剖判”或“混沌初開”說起。近來講歷史的人每喜歡從星云凝結和地球形成說起。這部書卻不想拉得這么遠……這部中國史的著眼點在社會組織的變遷,思想和文物的創辟,以及偉大人物的性格和活動。這些項目要到有文字記錄傳后的時代才可得確考。
中國史綱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周代的封建社會;霸國與霸業;孔子及其時世;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戰國時代的思潮等。
中國史綱 目錄
再版自序
**章 中國史黎明期的大勢
**節 商代文化
第二節 夏商大事及以前之傳說
第三節 周朝的興起
第四節 周代與外族
第二章 周代的封建社會
**節 封建帝國的組織
第二節 奴隸
第三節 庶民
第四節 都邑與商業
第五節 家庭
第六節 士
第七節 宗教
第八節 卿大夫
第九節 封建組織的崩潰
第三章 霸國與霸業
**節 楚的興起
第二節 齊的興起(附宋)
第三節 晉楚爭霸
第四節 吳越代興
第五節 鄭子產
第四章 孔子及其時世
**節 魯國的特色
第二節 孔子的先世與孔子的人格
第三節 孔子與其時世
第四節 孔子與政治
第五節 孔子與教育
第六節 孔子的晚年
第五章 戰國時代的政治與社會
**節 三晉及田齊的興起
第二節 魏文侯李克吳起
第三節 秦的變法
第四節 經濟的進步與戰爭的變質
第五節 國際局面的變遷
第六章 戰國時代的思潮
**節 新知識階級的興起
第二節 墨子
第三節 墨子與墨家
第四節 孟子許行及周官
第五節 楊朱陳仲莊周惠施老子
第六節 鄒衍荀卿韓非
第七章 秦始皇與秦帝國
**節 呂不韋與贏政
第二節 六國混一
第三節 新帝國的經管
第四節 帝國的發展與民生
第八章 秦漢之際
**節 陳勝之起滅
第二節 項羽與巨鹿之戰
第三節 劉邦之起與關中之陷
第四節 項羽在關中
第五節 楚漢之戰及其結局
第九章 火漢帝國的發展
**節 純郡縣制的重建
第二節 秦漢之際中國與外族
第三節 武帝開拓事業的四時期
第四節 武帝的新經濟政策
第十章 漢初的學術與政治
**節 道家學說的全盛及其影響
第二節 儒家的正統地位之確立
第三節 儒家思想在武帝朝的影響
第十一章 改制與“革命”
**節 外戚王氏的專權
第二節 哀帝朝的政治
第三節 從王莽復起至稱帝
第四節 王莽的改革
第五節 新朝的傾覆
第六節 東漢的建立及其開國規模
附錄 張君蔭麟傳
后記
中國史綱 節選
《中國史綱》是張蔭麟的一部力著,也是他短暫一生留下的唯一著作.著名史學家王家范教授認為此書“文筆流暢粹美,運思遣事之情深意遠,舉重若輕,在通史著作中當時稱絕,后也罕見”!吨袊肪V》簡體橫排,以適應現代讀者的閱讀習慣。加上后記,對作者其人及其書予以簡要介紹,有助于現代讀者加深理解。加上少量的歷史圖片,圖文并茂,使讀者知人論世、知世論人。選目精當、裝幀得體、印刷精美,既是文史愛好者了解民國學術文化的一條重要渠道,也是值得書友珍藏的珍品。
中國史綱 相關資料
第一節 商代文化商朝在最后的二百七十多年間,定都于殷,即今河南安陽。故此商朝又名殷朝。我們稱這二百七十多年為商朝的后期,我們所以確知商朝已有文字記錄乃因為公元一八九九年以來殷都遺址——即所謂殷墟——的發現和發掘。殷墟出土的遺物,除了大批的銅器、陶器、骨器、石器外,最引史家注意的是無數刻有文字的龜甲和獸骨(至少有十萬片以上)。這些甲骨差不多全是占卜所用的,乃王室卜人所保存的檔案。原來商人要預測未來的吉兇,或探問鬼神的意旨,便拿一塊龜腹甲(間有用背甲的)或牛肩胛骨(間有用肋骨的),在一面加以鉆鑿,卻不令穿透,然后在鉆鑿處灼火,另一面便現出裂紋,這叫做“兆”。卜人看兆而斷定鬼神或一種神妙的勢力對于所問的反應。所問的事情,有時連日后的“應驗”.就刻在兆的旁邊,這可稱為卜辭。卜辭的內容以關于祖先的祭祀的為最多,如卜祭祀的日期、用牲的種類、用牲的數目等;有關于氣象的.如卜雨、晴、風、雪等;有關于歲收的豐歉的;有關于征伐、漁獵和出行涉川之利否的;有關于疾病、胎孕和夢征的;有所謂卜旬和卜夕的.即于一句之末卜下一句有無災害,和于日間卜是夕有無災害的。還有別的事項這里不能盡舉。卜辭以外,甲骨文書中也有少數短短的記事。例如記頒發矛若干,某人取貝若干,某日某人人覲之類,又有田獵獲獸的記錄,刻在獸頭骨上的。甲骨文書全是商朝后期的遺物。根據甲骨文書、甲骨文字的分析、其它商代的遺物遺跡和后人關于商朝的記載,我們可作一商代的文化的速寫如下。商人是以農業為主要的生產方法。農作物有黍、稷、稻、麥、蠶桑。卜辭中“卜黍年”“貞(卜問)我受黍年”“貞其登黍”的記錄很多。而此等處的黍字從未見有用別的植物名來替代的,可知黍為商人主要的農作物。帛、巾、幕等字和若干從纟的字的存在,證明絲織的工藝的發達。有酒,以黍釀造。耕種全用人力。農具有耒耜。原始的耒耜.蓋全以木為之。耒是一根拗曲的木棒,下端歧而為二,歧頭上安一橫木,以便腳踏。這是起土用的。耜和耒的分別是下端斜銳而不分歧,利于刺地而不利于起土,大約過于堅實的土,耒不能起便先用耜去刺松。耒當是利用樹椏做成。商人是否已用銅做耒耜的下部,不得而確知。漁獵和畜牧也是商人的盛大的生產副業。魚的種類不見于卜辭。獵品,除野豬、鹿、狼、兕、兔、雉外,還有象。商王田獵的記錄中,獲鹿有一次三百八十四頭的。獲豬有一次一百十三頭的,獲狼有一次四十一頭的?梢娨蠖几浇拈_辟程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二體千字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