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廣東漢劇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6035479
- 條形碼:9787306035479 ; 978-7-306-03547-9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東漢劇研究 本書特色
《廣東漢劇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
廣東漢劇研究 內容簡介
《廣東漢劇研究》內容簡介:2005年,我們承擔了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嶺南瀕危劇種研究”,其研究對象具體指粵東地區的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廣東漢劇。這些劇種大都面臨生存窘境:分布地域狹窄、觀眾人數下降、劇班數量驟減。其中正字戲處于重度瀕危狀態,據2006年統計,共有正字戲劇團26個,除一個縣級劇團外,其余皆為民間草臺班,隨時有解散的可能。西秦戲更是極度瀕危,2006年我們進行調查時,尚有三個劇團,至2007年,一個曾經上京獲過獎的劇團因為團長和一名主要演員的去世,導致劇團解散,目前僅存兩個劇團。①如今三年已經過去,課題組的詹雙暉、劉紅娟、陳志勇、劉懷堂四位博士在康保成老師的指導下均已交出他們的具體研究成果,本叢書即為這些成果的匯編。課題雖已完成,但由此引發的思考卻超越了劇種的地域限制而具有普遍性:一個瀕臨滅絕的劇種還具有研究的價值嗎?換言之,我們為什么要研究瀕危劇種?
廣東漢劇研究 目錄
緒論
一、劇種史研究與戲劇史的重新書寫
二、廣東漢劇學術史的回顧
三、關于“廣東漢劇”幾個名詞的界定
**章 皮黃聲腔南播與廣東漢劇溯源
**節 皮黃合流及其在南方的傳播
第二節 廣東漢劇藝術來源的多元化
第三節 “外江戲”進入粵東的路線考察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廣東漢劇的形成與流變
**節 從幾首竹枝詞看“外江戲”人潮時間
第二節 廣東漢劇的形成
第三節 “外江戲”在粵東的隆興
第四節 粵東“外江戲”的式微
第五節 1949年后廣東漢劇的恢復與發展
本章小結
第三章 廣東漢劇的劇目與劇本
**節 廣東漢劇劇目概述
第二節 《公益社樂劇月刊》輯錄劇本的本事、形態與價值
第三節 鐘無鹽故事的流變與廣東漢劇《齊王求將》
第四節 從元雜劇《陳州糶米》到廣東漢劇《包公與妞妞》
第五節 廣東漢劇《打花鼓》與民間小戲的文化意蘊
本章小結
第四章 廣東漢劇的舞臺藝術
**節 廣東漢劇腳色體制的演變與定型
第二節 廣東漢劇的舞臺布景與臉譜
第三節 廣東漢劇特色樂器的生成及樂隊的演變
第四節 廣東漢劇的舞臺唱念語言
本章小結
第五章 廣東漢劇的戲班與樂社
**節 廣東漢劇戲班的組成與運作
第二節 漢劇業余樂社的創立與特點
第三節 《公益社樂劇月刊》的運作、體例與價值
本章小結
第六章 廣東漢劇與粵東民間藝術
**節 廣東漢劇與廣東漢樂關系概述
第二節 廣東漢劇與粵東絲弦樂的藝術聯系
第三節 中軍班音樂在廣東漢劇中的運用
第四節 廣東漢劇對地方小調的吸收與改造
第五節 廣東漢劇與潮劇及粵東木偶戲的交流
本章小結
第七章 廣東漢劇與粵東社會
**節 粵東墟鎮祭祀與漢劇演出
第二節 粵東“斗戲”習俗與漢劇演出
……
第八章 廣東漢劇的對外交流與傳播
馀論:廣東漢劇演出生態環境的變遷與保護
參考文獻
附錄一:廣東漢劇戲班、劇團、學校沿革表
附錄二:廣東漢劇業余樂社組織—覽表
附錄三:廣東漢劇著名藝員、樂師—覽表
后記
廣東漢劇研究 節選
《廣東漢劇研究》內容簡介:2005年,我們承擔了一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嶺南瀕危劇種研究”,其研究對象具體指粵東地區的白字戲、正字戲、西秦戲、廣東漢劇。這些劇種大都面臨生存窘境:分布地域狹窄、觀眾人數下降、劇班數量驟減。其中正字戲處于重度瀕危狀態,據2006年統計,共有正字戲劇團26個,除一個縣級劇團外,其余皆為民間草臺班,隨時有解散的可能。西秦戲更是極度瀕危,2006年我們進行調查時,尚有三個劇團,至2007年,一個曾經上京獲過獎的劇團因為團長和一名主要演員的去世,導致劇團解散,目前僅存兩個劇團。①如今三年已經過去,課題組的詹雙暉、劉紅娟、陳志勇、劉懷堂四位博士在康保成老師的指導下均已交出他們的具體研究成果,本叢書即為這些成果的匯編。課題雖已完成,但由此引發的思考卻超越了劇種的地域限制而具有普遍性:一個瀕臨滅絕的劇種還具有研究的價值嗎?換言之,我們為什么要研究瀕危劇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我與地壇
- >
莉莉和章魚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