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道德經說什么
-
>
電商勇氣三部曲:被討厭的勇氣+幸福的勇氣+不完美的勇氣2
-
>
新時期宗教工作與管理
-
>
帛書道德經
-
>
傳習錄
-
>
齊奧朗作品·苦論
-
>
無障礙閱讀典藏版:莊子全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09466
- 條形碼:9787300109466 ; 978-7-300-10946-6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內容簡介
本書著重從文化角度探索中國佛教的內容及其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先是從佛教的歷史、典籍、教義、儀軌制度和寺院殿堂多個側面,闡明佛教構成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為文化實體的基本內涵。然后著重從政治意識、倫理道德、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和民俗六個方面,探索佛教與傳統文化的關聯,以闡述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規律。內容充實,雅俗共賞,為讀者提供了解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的基礎知識,是了解中國佛教文化的入門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節 釋迦牟尼的創教活動和早期佛教
第二節 部派佛教、大乘佛教和密教
第三節 印度佛教的向外傳播
第二章 佛教傳人中國及其變化和發展
**節 佛教初傳中國
第二節 三國西晉佛教的初步流傳
第三節 東晉十六國佛教的隆盛
第四節 南北朝佛教學派的涌現
第五節 隋唐宗派佛教的創造和繁榮
第六節 五代以來佛教在衰微中延續
第七節 藏傳佛教的形成和發展
第三章 佛教的各類典籍
**節 佛典的結集
第二節 佛典的翻譯
第三節 中國僧人的撰述
第四節 寫經、刻經和排印本藏經
第五節 佛典的目錄和結構
第四章 佛教的基本教義
**節 佛教的倫理宗教理想
第二節 佛教的宇宙“真實”學說
第五章 佛教的制度和儀軌
**節 教徒和僧籍
第二節 叢林和清規
第三節 儀式和軌范
第六章 佛教的寺院殿堂
**節 寺院建構的演變
第二節 殿堂配置和塑像釋名
第七章 佛教的名勝古跡
**節 三大石窟
第二節 四大名山
第三節 八宗祖庭
第四節 著名喇嘛寺
第八章 佛教與中國政治
**節 印度佛教的政治意識
第二節 佛教與中國歷代政治
第三節 佛教思想的社會政治作用
第四節 佛教與中國政治關系的特點
第九章 佛教與中國倫理
**節 印度佛教的倫理道德觀
第二節 早期漢譯佛典適應中國儒家倫理的傾向
第三節 儒家的排擊和佛教的調和
第四節 世俗宗法制和佛教孝道論
第五節 佛性論與修養法
第六節 中國佛教倫理的特色
第十章 佛教與中國哲學
**節 漢代佛教與方士道術
第二節 佛學從依傍玄學到補充玄學
第三節 佛教神不滅論與唯物主義神滅論的斗爭
第四節 隋唐佛教宗派對古代哲學的發展及其和儒道會通的趨勢
第五節 佛教哲學對宋明理學的影響及其日益儒化的表現
第六節 佛教對中國近代哲學的影響和作用
第十一章 佛教與中國文學
**節 佛教翻譯文學的形成及其影響
第二節 佛教推動音韻學的前進、律體詩的產生和詩歌的發展
第三節 佛教導致說唱文學——變文、寶卷、彈詞、鼓詞的相繼產生
第四節 佛教為古典小說提供故事情節和思想內容
第五節 佛教對古代文學理論批評的影響
第六節 佛教為我國文學語言寶庫增添新的詞匯
第十二章 佛教與中國藝術
**節 佛教建筑——佛殿、佛塔和經幢
第二節 佛教雕塑
第三節 佛教繪畫
第四節 佛教音樂
第十三章 佛教與中國民俗
**節 佛教節日與民間節日
第二節 輪回和成佛觀念與民間風俗
第三節 佛教某些制度和佛事與民間習俗
第十四章 中國佛教的基本特點
**節 中國佛教基本特點產生的根源
第二節 中國佛教的基本特點
第十五章 中國佛教的對外影響
**節 隋唐佛教宗派對朝鮮的影響
第二節 隋唐佛教宗派對日本佛教和文化的廣泛影響
第三節 禪宗和凈土宗與越南佛教的密切關系
第四節 藏傳佛教的對外傳播
第五節 近代中國佛教輸入東南亞地區
附錄一 佛教與中國文化
附錄二 佛教和中國傳統文化的沖突與融合
附錄三 融合:佛教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雙向選擇
附錄四 佛教與漢地習俗
附錄五 論佛教文化體系
附錄六 我和中國佛學及哲學研究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節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著重從文化角度探索中國佛教的內容及其與傳統文化的內在聯系。先是從佛教的歷史、典籍、教義、儀軌制度和寺院殿堂多個側面,闡明佛教構成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為文化實體的基本內涵。然后著重從政治意識、倫理道德、哲學思想、文學、藝術和民俗六個方面,探索佛教與傳統文化的關聯,以闡述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規律。內容充實,雅俗共賞,為讀者提供了解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的基礎知識,是了解中國佛教文化的入門書。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相關資料
方立天教授是當代中國學養最深和最受尊敬的佛教學者。佛教在中國既是宗教,更是中國文化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曾指出:不懂佛教文化,就不可能懂中國文化。方教授的這本重要著作,正好印證了大師的真知灼見。在中國文化走向全面復興、走向世界的今天,這本佳作值得大家細讀。 ——李焯芬(香港大學副校長)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一書不是一般的理論探討,而是以建設性的姿態,通過論述佛教中國化的進程及其對中國思想文化各領域的影響,對有關佛教與文化的重要問題作出了生動而具體的回答。它的論點處處憑借歷史事實,鑿鑿有據,全面深刻,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牟鐘鑒(中央民族大學教授)
中國佛教與傳統文化(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作者簡介
方立天,1933年生,浙江永康人。196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后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助教、講師,1984年特批晉升為正教授。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佛教與宗教學理論研究所所長、宗教高等研究院院長。歷任中國宗教學會副會長、顧問,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常務副會長,《中國哲學史》雜志主編,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哲學學部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等。長期從事中國哲學、佛教與文化的教學與研究工作,主要專著有:《魏晉南北朝佛教論叢》、《佛教哲學》、《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上下冊)和《中國佛教哲學要義》(上下卷)等,曾獲第六屆國家圖書獎、國家教委全國首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
- >
姑媽的寶刀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唐代進士錄
- >
煙與鏡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