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妙相梵容
-
>
基立爾蒙文:蒙文
-
>
我的石頭記
-
>
心靈元氣社
-
>
女性生存戰爭
-
>
縣中的孩子 中國縣域教育生態
-
>
(精)人類的明天(八品)
性格組合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0113524
- 條形碼:9787300113524 ; 978-7-300-11352-4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性格組合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內容簡介
本書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部重要的文學理論著作,著重論述了文學作品中小說人物性格的二重性與多重性。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過于單一化,基于教化的目的,正面人物寫得絕對好,反面人物寫得絕對壞。這種扁平形象既脫離生活真實也背離人性真實!缎愿窠M合論》作者對人與文學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并論證了人物性格的二重組合原理,闡述人性是極為豐富的內在世界,性格是極為復雜的心理系統。而性格運動則是一種雙向逆反運動,它既是明確的又是模糊的。本書還從人物塑造的審美角度對世界小說史和中國小說史進行考察與評價,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
本書出版后反響熱烈,影響深遠,是1986年中國十大暢銷書之一,曾獲“金鑰匙”獎。
性格組合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目錄
**節 關于人的反思
第二節 世界文學中人的觀念的變遷
第三節 中國現代文學史上對人的三次發現
第二章 小說歷史進化的一般輪廓
**節 生活故事化的展示階段
第二節 人物性格化的展示階段
第三節 內心世界審美化的展示階段
第四節 性格描繪與性格探索
第三章 人物性格的二重組合原理
**節 性格與性格的兩極性特征
第二節 二重組合對形式邏輯排中律的反撥
第三節 美丑融合與藝術的“完美”病
第四節 性格的空間差異性與時間變異性
第五節 政治法庭與審美法庭
第四章 性格二重組合的整體性
**節 性格二重組合的一元化
第二節 常態的二重性與病態的二重性
第三節 作家、藝術家的理性調節
第五章 性格二重組合的深層觀念
**節 性格組合的表層意義與深層意義
第二節 作家在性格塑造中的深層把握
第三節 性格深層觀念的哲學表述
第四節 我國新時期文學的性格深化
第六章 性格對照的三種方式及其在我國文學史上的命運
**節 性格對照的三種方式及其外部對照的高低之分
第二節 對于我國文學傳統的反省
第三節 對于我國性格美學觀念的反思
第七章 性格組合的若干結構類型
**節 善與惡的組合及其組合的復雜性
第二節 悲喜劇性格的二重組合
第三節 崇高與滑稽的性格交織
第四節 浪漫性的崇高與怪誕
第五節 崇高與秀美等因素的組合
第八章 性格組合的實現
**節 性格的模糊性特征
第二節 性格組合的模糊集合過程
第三節 三種人物類屬的機械劃分及其弊病
第四節 模糊性格與明確性格的綜合表現
第五節 作家、藝術家的感性心理結構
第九章 二重組合原理的哲學依據
**節 個性之謎與性格的雙向逆反運動
第二節 同質環境與異質環境的組合
第十章 二重組合的心理基礎
**節 人的形而上與形而下的雙重欲求
第二節 兩級心理對位效應
第三節 文學的人性深度
第十一章 情欲論
**節 情欲的結構
第二節 情欲的功能狀態
第三節 情欲的系統性質
[本章附錄]作家對待狹義情欲的態度
第十二章 圓形人物觀念和二重組合原理
**節 圓形人物與扁形人物
第二節 典型共名觀念與圓形人物觀念
第三節 遠距離觀照與近距離觀照
附錄一 關于“人物性格二重組合原理”答問
附錄二 關于《性格組合論》的總體構思
附錄三 靈魂的對話與小說的深度
附錄四 學術自述
**版后記
再版后記
性格組合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節選
《性格組合論》是20世紀80年代出現的一部重要的文學理論著作,著重論述了文學作品中小說人物性格的二重性與多重性。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文學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過于單一化,基于教化的目的,正面人物寫得絕對好,反面人物寫得絕對壞。這種扁平形象既脫離生活真實也背離人性真實!缎愿窠M合論》作者對人與文學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并論證了人物性格的二重組合原理,闡述人性是極為豐富的內在世界,性格是極為復雜的心理系統。而性格運動則是一種雙向逆反運動,它既是明確的又是模糊的。《性格組合論》還從人物塑造的審美角度對世界小說史和中國小說史進行考察與評價,提出許多獨到的見解。《性格組合論》出版后反響熱烈,影響深遠,是1986年中國十大暢銷書之一,曾獲“金鑰匙”獎。
性格組合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相關資料
思想史上有兩類不同形態的經典:一是既敏銳地表征了某時代的民族或人類的文化意向,又達到邏輯自圓的學術名著;二是只敏銳地表征了某時代的民族或人類的文化意向,卻未達到邏輯自圓的學術力作——但兩者皆能對民族或人類的精神發展產生深刻的共時態乃至歷時態影響。我覺得,劉再復人文美學似屬后一類。因為,當后人想追溯20世紀80年代中國學界對人的思考時,他就不能不讀一點劉再復。 ——夏中義,《新潮學案》,1996 綜觀劉再復近年來的理論批評,我以為其主要貢獻在于:在反思中創新,為建設而開拓,從文學觀念以及相應的人文觀念上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新異而切實的東西,推動了文學在理論上由“流”溯“源”的“反思”以及適時地向整體建設階段過渡的進程。而其主要特征,則是突出的宏觀意識、強烈的超越意識和熾熱的創造意識。 ——白燁,《批評的風采》,1994
性格組合論 (當代中國人文大系) 作者簡介
劉再復,1941年出生于福建南安劉林鄉,1963年畢業于廈門大學中文系并到北京工作。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國文學研究所所長。曾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及香港城市大學、臺灣中央大學、臺灣東海大學等校擔任客座教授、講座教授與訪問學者,F任香港城市大學中國文化中心榮譽教授、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客座研究員、韓國檀國大學客座教授。著有《性格組合論》、《魯迅美學思想論稿》、《文學的反思》、《放逐諸神》、《罪與文學》(與林崗合著)、《現代文學諸子論》、《高行健論》、《告別革命》(與李澤厚合著)、《傳統與中國人》、《共鑒“五四”》、《紅樓四書》、《劉再復散文詩合集》、《人論二十五種》、《漂流手記》九卷等39部學術論著和散文集。作品已翻譯成英、日、韓、法、德等多種文字。
- >
中國歷史的瞬間
- >
經典常談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煙與鏡
- >
隨園食單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